在人類文明邊緣的地方,展開一段精彩的旅程,
尋找與拯救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
★《紐約時報》最值得關注圖書★
★《泰晤士報》年度最佳自然圖書★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
鳥類學家強納森·斯萊特深入俄羅斯東邊遙遠的森林,展開長達五年的田野調查,他和團隊在冰天雪地之中,尋找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展開翅膀有兩公尺寬,高逾六十公分,瀕臨絕種的毛腿魚鴞。
憑著雪地上的足跡,以及迴盪在林木間悠長的鳴唱,強納森·斯萊特穿梭林間雪原,徒手攀爬高聳的朽木,橫渡融冰之際的河流,只為一睹毛腿魚鴞的存在,並了解、記錄牠們的行為與棲地,繼而在文明開發和生態系統之間取得平衡,擬定魚鴞保育計畫。
作者以自然生動且富有人文關懷的筆調,帶領讀者深入其境,宛如置身於荒野冰原上,不僅描繪出毛腿魚鴞的樣貌和生活圖景,也一觀當地人土風情。這世上許多地方太過都市化,絕少有俄羅斯濱海邊疆地區這樣的自然體系,在這裡,大自然環環相扣,在每個部分流動,魚鴞是這種生態體系的象徵,證明荒野依舊存在。
這本書一半是科學紀錄,一半是冒險故事,它引人入勝、令人興奮,文筆優美……展現了一個很少人見過的世界。並且透過這趟渺小人類在自然中的探險,告訴我們,自然是多麼壯麗,又是多麼脆弱。
專業推薦
李騏廷/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思民/師大生科系特聘教授、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長
張東君/科普作家
各界盛讚
任何喜歡鳥類、科學、旅行的人,或只是想讀一本吸引人的作品,都會愛上這本書。——珍妮佛·艾克曼(Jennifer Ackerman),《鳥的天賦》(The genius of birds)、《解開一盎司羽毛裡的謎團》(The Bird’s Way)作者。
是科學探索,也是冒險故事,最重要的是反覆思索荒野的本質,進而予以拯救。——史考特·韋登索(Scott Weidensaul),《候鳥長征》(A World on the Wind)作者
在這冰天雪地,住著虎與熊、盜獵者與神祕主義人士,也有巨型貓頭鷹潛伏,但外界並不知道。斯萊特勇敢無畏,前往尋找這來去無蹤的生物,描述得扣人心弦。精彩程度能與之匹敵的,大概只有他如何訴說在這森林生活的人類。——約翰·維揚(John Vaillant),《復仇與求生》(The Tiger)作者
引人入勝的大冒險,在世上最偏遠的角落,和一群奇人異士,尋找世上最罕見的神奇鳥類。——伯恩德·海恩利許 (Bernd Heinrich),《荒野之心》(A Naturalist at Large)作者
極出色的故事,有豐富的細節,文筆流暢,幽默又有同理心。這本難得的佳作,是獻給一種美麗的稀有物種,說明其自然史並提倡保育。——喬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最後的熊貓》(The Last Panda)作者
這本卓越之作,描述一個人如何追尋東亞珍稀魚鴞的蹤跡與保育,不僅精彩動人,且是與人人切身相關的緊急課題。——克里斯多福·斯卡夫(Christopher Skaife),《渡鴉大師》(The Ravenmaster)作者
是俄羅斯遠東區的絕美描寫,也是盡力保護毛腿魚鴞的動人故事。這生物奇妙又兇猛,恰恰呼應著其所出沒的地景。斯萊特的故事不僅會讓你愛上從未見過的鳥,還會欣賞野生生物學家的無比毅力、足智多謀。——班·戈德法布(Ben Goldfarb),《渴望:河狸的祕密生活與重要性》(Eager: The Surprising, Secret Life of Beavers and Why They Matter;暫譯)作者
強納森·斯萊特(Jonathan C. Slaght)
強納森·斯萊特(Jonathan C. Slaght)是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溫帶亞洲地區的區域主任,負責管理該學會在俄羅斯、中國、蒙古、阿富汗以及中亞地區的項目。二〇一六年,斯萊特翻譯弗拉基米爾·阿爾謝尼耶夫(Vladimir Arsenyev)的《穿越烏蘇里邊疆》(Across the Ussuri Kray)出版,並親自註解。斯萊特的著作、研究與攝影曾出現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衛報》(The Guardian)、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BBC World Service)、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與《奧杜邦雜誌》(Audubon)magazine等媒體。現居住於明尼蘇達州。
譯者簡介
呂奕欣
曾任職於出版公司與金融業,現專事翻譯。
譯作賜教:yixin.wor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