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
|
170818s2017 ch 162 g vljpn d |
024 |
3
|
|a4713331770868
|
040 |
|
|aTWNTU|bchi|eccr
|
041 |
0
|
|ajpn|achi|jchi|jeng|jjpn
|
066 |
|
|c$1
|
084 |
|
|a863.091|b4417|2ncsclt
|
095 |
|
|aNLB|bA2 |cD034474|d863.091|e4417|ld.2|pDVD|tCCL
|
100 |
1
|
|a黃亞歷
|
245 |
10
|
|a日曜日式散步者|h[錄影資料] = |bLe moulin / |c黃亞歷導演
|
246 |
31
|
|aLe moulin
|
260 |
|
|a臺北市 : |b目宿媒體, |c[2017.05]
|
300 |
|
|a1張數位影音光碟(約162分) : |b有聲, 彩色 ; |c4 3/4吋 + |e1張藍光光碟, 1冊小冊子
|
500 |
|
|a家用版
|
500 |
|
|a題名取自光碟標籤
|
500 |
|
|a出版年據光碟內檔案日期著錄
|
500 |
|
|a小冊子題名: 風車追憶
|
508 |
|
|a出品: 本木工作室, 目宿媒體 ; 製作: 本木工作室, 正派映像 ; 導演: 黃亞歷
|
511 |
0
|
|a演出: 梁俊文,李銘偉,沈君石,沈華良
|
520 |
|
|a1930 年代,台灣出現了最早引介超現實主義的文學詩人團體--風車詩社(Le Moulin). 風車詩社反映出西方現代主義進入亞洲之後,文藝創作者面對自身土地及回應世界的方式與態度.本片追溯了風車詩社所帶領的前衛浪潮,並透露出日殖時期台灣文壇的樣貌.殖民地上的現代文學創作者,藉由詩觀的論述及文學創作,共同為台灣留下了劃時代的意義與美學
|
521 |
|
|a保護級
|
538 |
|
|aDVD video; 螢幕比例16:9; Dolby Digital 5.1; NTSC, 第3區; MPEG2
|
546 |
|
|a日文(部分臺語)發音, 中文/英文/日文字幕
|
586 |
|
|a2016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586 |
|
|a2016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臺灣競賽首獎
|
586 |
|
|a2016臺北電影節"最佳編劇","最佳聲音設計"
|
610 |
27
|
|a風車詩社|2lcstt
|
650 |
7
|
|a紀錄片|2lcstt
|
650 |
7
|
|a新詩|2lcstt
|
650 |
7
|
|a歷史|2lcstt
|
650 |
7
|
|a社團|2lcstt
|
650 |
7
|
|a日據時期|2lcstt
|
651 |
7
|
|a臺灣|2lcstt
|
740 |
0
|
|a風車追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