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喔!臺味原來如此 : 潤餅裡包什麼,透露你的身世!20種常民小吃的跨境尋跡與風味探索

  • 點閱:15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臺菜天后的常民食物考|跟著作者的偵探腳步,行走臺灣、廈門、漳州、泉州、馬來西亞等地,歷時八年的追味尋訪,深入餐館、小吃店與民間廚房,揭開常民食物跨越地域的風味流轉。         「雞卷」,是源自形狀還是餡料命名?        臺灣擔仔麵、廈門蝦麵、檳城福建麵,原來是三胞胎?        從你家的潤餅包什麼配料,竟能窺見身世與家世?         豆花、蚵仔煎、鼎邊趖、牛肉麵、薑母鴨……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菜色,是不是常常吃其然卻不知所以然?不確定它的身世、來源、講究、變遷,也不確定它是臺灣在地口味,還是由過往各處移民所帶來的融合風景?        一捲潤餅就像沒有文字的族譜,你家的潤餅會放燉高麗菜嗎?那麼可能與廈門有關聯;如果放大量豆芽菜,也許就跟福州有淵源;或者胡蘿蔔絲為家中潤餅必備,家族可能有人來自泉州。你從哪裡來?咬一口潤餅就知道了。        「傻瓜乾麵」也稱作福州乾麵,從地名證實了乾麵的出生地。究竟福州乾麵是如何變成傻瓜乾麵的呢?走一遭福州原鄉找答案,結果發現在地竟還有三乾!        臺灣食物的來由,與時空脈絡交織,更與過往華人的遷徙密不可分。作者帶著高度熱情,如同食物偵探循線追蹤,走訪臺灣、廈門、福州、漳州、泉州、檳城⋯⋯,細察常民飲食是如何順應當地民情,展現不同變化與吃法?風土滋味又怎麼融合翻轉?比對當地民間生活,發掘更多風味之後的豐盛風景。        藉由她的發現,讓我們看見食物背後隱形之線。下一次當這些美食入口時,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對於食物,定能有更豐富的理解。 本書特色✦ 臺味小吃的飲食身世,原來如此麵線糊分糊派與清派?光餅裡夾什麼?沙茶醬有多少版本?一樣食物,從臺灣、福建、廣東到馬來西亞,有更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精彩面貌。✦ 歷時八年親身走訪,跨越地域的風味追尋實地走訪超過150個道地店家,橫跨5000公里以上的飲食路徑,探查食物在各地呈現的不同風味與含義,由此展開精彩的跨境風味大觀。✦ 來一趟紙上的食物旅程,過足飲食閱讀癮跟著作者腳步探查美味文化路徑,是一場滋味萬千的跨境之旅!經由活潑的圖文言述,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 資深飲食主編齊力推薦「得知靜宜決定在疫情期間寫一本台灣食物與中國閩南原鄉關聯的書,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她有勇氣,有毅力,有恆心,來寫這樣的選題,可謂大功德。」──李舒  《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靜宜以她十多年來飲食報導的敏感度與精準性,採訪考察、閱讀文獻,編織出食物的移民軌跡與後續變遷,且知道得越多她越謙卑,遂更一步一腳印的實際走踏,把在網路上查詢不到的相互關係與比對整理起來,讓人看得直呼過癮。」──馮忠恬  《好吃》雜誌前副總編輯 盛情推薦李昂 / 作家何順凱 Kai Ho / Taïrroir主廚林立青 / 《做工的人》作者吳安琪 /  TVBS主播謝仕淵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鍾永豐 / 詩人Hally Chen / 《遙遠的冰果室》作者

陳靜宜 臺南人,飲食採訪經驗近20年,從精緻飲食到常民小吃無一不寫,近10年更聚焦於臺菜的系統性爬梳,曾於2011年出版《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一書。為了抵抗現代化浪潮下的風味失落,頻繁往返於福建、廣東、馬來西亞各地採訪,記錄華人食物的傳統滋味,並於2018年出版《啊,這味道:深入馬來西亞市井巷弄,嚐一口有情有味的華人小吃》。 相信人離不開食物、食物也離不開人,至今仍持續透過採訪研究,探索飲食文化的精髓與豐富,目前擔任雜誌專欄作家與特約採訪,文章散見於高鐵《T Life》雜誌、《財訊》、《料理台灣》、臺灣米其林指南官網等,曾獲曾虛白新聞獎、消費者權益報導獎、聯合報社長獎等,並不時擔任各大美食競賽評審。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