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物理治療無所不在 臺大物理治療學系50年風華, 激發選手奪標、失能病人進步的推手

  • 點閱:28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從陪伴身心功能障礙者逐漸恢復體能到鍛練運動選手發揮潛能物理治療師幾乎無所不能不論是百米短跑金牌楊俊瀚、標槍金牌鄭兆村或「金庫」滑輪溜冰選手,在2017世大運傲人的成績背後,都有積極觀察他們狀態、適時調整體能的推手—物理治療師。在平日的各場域,從醫院到社區或居家拜訪,物理治療師無所不在。他們是住院病人的體育老師,陪伴各種因疾病、受傷或天生功能障礙失衡的病人,慢慢訓練、恢復身體的活動功能與活力。他們是居家照護的好幫手,將最精準的治療直送家中,提供適時適地、最符合需求的體能復原練習方式。在運動競技場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依據選手的狀況調整他們的體能、訓練方式、幫助他們修復運動傷害,以獲得最佳的表現。甚至在災難現場,物理治療師更是救難大隊的後備支持,幫助現場救難人員快速地恢復體力、或修復損傷,也可適時地提供災民心理療癒的依靠。這群推手,在任何場域、在任何需要的時候,都可以適時地扶你一把、助你一臂之力。誠摯推薦「物理治療師,從新生兒照顧到超老族群,從健康人照顧到生命末期病人,也從醫院走出,進入社區與居家。物理治療師可說是無時不參與人們的生活,無處不陪伴讓人更健康。走上每一條新的道路,走進每一個新的領域都是困難的,書裡的治療師們,憑藉著他們對人的愛、對物理治療專業的愛,堅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終於,開花結果、大樹成蔭,可以幫助造福更多人。」——賴清德(行政院長)「物理治療不再侷限於傳統觀念上的醫病復健,而是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社會、服務人群,甚至能運用其專業,協助運動員奪得金牌、榮耀台灣!藉由書中披露的大大小小的故事,讓我們窺見物理治療專業的堂奧,相當讓人動容。」——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這本書中的每一位物理治療師,因著他們翻轉創新的思維、對社會與人群的愛、對物理治療專業的堅持,不走傳統物理治療師的路,時時就在每個人身邊,將物理治療隨時帶入需要的人的生活中。」——張上淳(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即將邁入四十歲的我還在棒球場上,真的非常感謝我的兩位運動物理治療師,對我身體的照顧、以及給予我運動傷害和治療相關的知識。現在的我,還是持續地在球隊熱身前,依照他們教的,針對自己曾經受傷過的部位,做肌力補強來維持身體的好狀況。這本書裡描述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對於職業選手的運動生涯、運動表現,就是如此重要,能幫助每一位運動員及愛好運動的民眾。」——彭政閔(中信兄弟象棒球隊)「物理治療師真的是我們的守護神,除了治療也提供我們訓練課表的建議、以及動作的調整,讓我們可以在身體素質上獲得有效性的改善,今年我在肌力上就有很明顯的提升。我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物理治療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謝謝辛苦的物理治療師們。」——楊俊瀚(2017台北世大運田徑男子百公尺金牌)

從陪伴身心功能障礙者逐漸恢復體能到鍛練運動選手發揮潛能物理治療師幾乎無所不能不論是百米短跑金牌楊俊瀚、標槍金牌鄭兆村或「金庫」滑輪溜冰選手,在2017世大運傲人的成績背後,都有積極觀察他們狀態、適時調整體能的推手—物理治療師。在平日的各場域,從醫院到社區或居家拜訪,物理治療師無所不在。他們是住院病人的體育老師,陪伴各種因疾病、受傷或天生功能障礙失衡的病人,慢慢訓練、恢復身體的活動功能與活力。他們是居家照護的好幫手,將最精準的治療直送家中,提供適時適地、最符合需求的體能復原練習方式。在運動競技場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依據選手的狀況調整他們的體能、訓練方式、幫助他們修復運動傷害,以獲得最佳的表現。甚至在災難現場,物理治療師更是救難大隊的後備支持,幫助現場救難人員快速地恢復體力、或修復損傷,也可適時地提供災民心理療癒的依靠。這群推手,在任何場域、在任何需要的時候,都可以適時地扶你一把、助你一臂之力。誠摯推薦「物理治療師,從新生兒照顧到超老族群,從健康人照顧到生命末期病人,也從醫院走出,進入社區與居家。物理治療師可說是無時不參與人們的生活,無處不陪伴讓人更健康。走上每一條新的道路,走進每一個新的領域都是困難的,書裡的治療師們,憑藉著他們對人的愛、對物理治療專業的愛,堅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終於,開花結果、大樹成蔭,可以幫助造福更多人。」——賴清德(行政院長)「物理治療不再侷限於傳統觀念上的醫病復健,而是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社會、服務人群,甚至能運用其專業,協助運動員奪得金牌、榮耀台灣!藉由書中披露的大大小小的故事,讓我們窺見物理治療專業的堂奧,相當讓人動容。」——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這本書中的每一位物理治療師,因著他們翻轉創新的思維、對社會與人群的愛、對物理治療專業的堅持,不走傳統物理治療師的路,時時就在每個人身邊,將物理治療隨時帶入需要的人的生活中。」——張上淳(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即將邁入四十歲的我還在棒球場上,真的非常感謝我的兩位運動物理治療師,對我身體的照顧、以及給予我運動傷害和治療相關的知識。現在的我,還是持續地在球隊熱身前,依照他們教的,針對自己曾經受傷過的部位,做肌力補強來維持身體的好狀況。這本書裡描述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對於職業選手的運動生涯、運動表現,就是如此重要,能幫助每一位運動員及愛好運動的民眾。」——彭政閔(中信兄弟象棒球隊)「物理治療師真的是我們的守護神,除了治療也提供我們訓練課表的建議、以及動作的調整,讓我們可以在身體素質上獲得有效性的改善,今年我在肌力上就有很明顯的提升。我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物理治療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謝謝辛苦的物理治療師們。」——楊俊瀚(2017台北世大運田徑男子百公尺金牌)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1967年臺大醫學院經由世界衛生組織之協助,在醫技系成立物理治療組,為亞洲國家最早之學士級物理治療師養成教育課程,而其碩士班與博士班亦皆為亞洲第一,引領亞洲物理治療專業前進。2016年,系所開始臨床物理治療博士(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 DPT)之六年學制,已入學二屆。目前系所教師共16人,皆擁有物理治療師執照及博士學位,臨床與研究專長完整,領先各校;學碩博士班學生共約250人。採訪撰文林芝安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康健》雜誌主編。作品有《健康無疆界──醫療2.0時代來臨》、《台灣長照資源地圖》、《讓夢想升級:20個勇敢追求的進階人生》、《外國旅人遇見台灣驚豔》、《沒有圍牆的醫院》、《真逆齡:醫學實證,超越抗老的大智慧》、《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天主教善牧基金會的故事》、《關鍵時刻──邁向全民健保改革新紀元》等書。 【推薦序】物理治療師延長了我的棒球生涯 / 彭政閔(中信兄弟象棒球隊)二○○五年因為自己的因素,造成了嚴重手傷,經由隊上物理治療師出身的防護員張誠崇引見,認識了臺大醫院復健部的物理治療師陳星宇、以及讓我能延續棒球生命的臺大物理治療學系的柴惠敏老師,不僅治療好我的手傷,也讓我了解物理治療師對運動員的重要性。自此之後,每一年球季結束後到自主訓練開始的期間,我一定會去讓物理治療師陳星宇及柴老師做完整的檢查,確保身體的狀況,我們都開玩笑稱這是「進場維修」。記得二○○八年的北京奧運,比賽時受了傷,當時擔任奧運中華代表隊物理治療師的柴老師在為我做治療時問我:「棒球職場上壽命平均多長?」我告訴老師若三十五到四十歲還在場上就算很長了(當時的我是三十歲);柴老師告訴我,只要針對曾經受傷的部位,定期做檢查和訓練,相信我一定可以打到四十歲。當下,我就跟柴老師做了一個至少再打十年的約定。如今,我做到了!即將邁入四十歲的我還在棒球場上,真的非常感謝這兩位運動物理治療師:陳星宇和柴老師,對我身體的照顧及給予我運動傷害和治療相關的知識。現在的我,還是持續地在球隊熱身前,依照他們教的,針對自己曾經受傷過的部位,做肌力補強來維持身體的好狀況。這本書裡描述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對於職業選手的運動生涯、運動表現,就是如此重要,能幫助每一位運動員及愛好運動的民眾。在此謹祝臺大物理治療學系五十歲生日快樂!
【推薦序】物理治療師是運動員的守護神 / 楊俊瀚(2017台北世大運田徑男子百公尺金牌)物理治療對我們運動員來講,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的身體需要有好的狀態才能創造佳績,而老師們除了照顧我們的身體之外,也是我們心靈上重要的支撐者。今年在日本移地訓練的時候,遇到了我第一次的受傷,過去從來沒有受傷經驗的我頓時手足無措,大家都在訓練、在進步的同時,我卻只能在旁邊看著、休息,那時候的感覺真的很難受。也真的很感謝瑋君老師從旁不僅僅是用專業物理治療的技術,還在心理上不斷地對我喊話,讓我在身體復原的同時心理素質也獲得了提升。老師真的是我們的守護神,除了治療也提供給我們訓練課表的建議、以及動作的調整,讓我們可以在身體素質上獲得有效性的改善,今年我在肌力上就有很明顯的提升。我覺得物理治療不管在訓練上或是恢復上,都能發揮非常大的功效,我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物理治療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謝謝辛苦的物理治療師們。
  【緣起】物理治療師,你我身邊的好朋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五十歲了!從亞洲第一個四年制物理治療學系(一九六七年),到亞洲第一個物理治療碩士班(一九九七年)、博士班(二○○四年),到二○一六年開始六年學制的物理治療師養成教育,臺大物理治療學系總是帶領著臺灣,甚至亞洲的物理治療專業邁步向前。五十年前,由於小兒麻痺大流行,很多孩童被病毒攻擊變成肢體麻痺,不良於行。因應這樣的需求,臺灣大學設立了亞洲第一個四年制物理治療師養成教育的學士班,但當時是先寄身在醫事技術學系裡成立物理治療組,由聯合國的專家來臺授課;三年後,物理治療組被分出來,與另一專業「職能治療」合併成立一個系所;可惜當時國內並無真正科班出身的物理治療師,協助促成此事的長官與醫師,把這兩種專業湊在一起,取了一個讓這兩個專業痛苦至今的「復健醫學系」這個系名。當然,當時臺灣的確是處在發展「第三醫學(復健醫學)」的時空,臨床第二醫學救命之餘,台灣社會開始進入追求提高病後生活品質的階段;在復健醫學系畢業的物理治療師,背負著「醫學為生命增加歲月,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的理想與使命,在醫院裡認真工作,成為國內各種疾病傷痛的「復健尖兵」。於是,物理治療與復健糾結至今;有人問起學什麼、做什麼時,回答了「物理治療」再加上一陣解說之後,得到的答案是「哦!就是做復健的嘛」,甚至有人說是診所裡拿熱敷包開機器的。物理治療,有這麼難理解嗎?五十年了,還說不清楚嗎?這社會中還這麼多人不認識「物理治療」,我們能不能做點什麼來改變?這是開始編撰這本書的動機。從一九七一到一九九一年的二十年間,臺灣只有臺大一家培育物理治療師的大學,加上那個時代的大環境,每班畢業的二、三十人當中,幾乎有一半選擇出國,且多數出國的學長姐也定居於海外。這段期間,國內物理治療師供不應求,也是臺大師生們為專業奮鬥的漫長歲月。一九七五年,成立了物理治療學會,以此為基礎,開始努力我們的身分法—「物理治療師法」;此外,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的師長們也一直朝著「既是兩個專業,就分開成兩個系」的目標前進。走過漫漫長路,終於,在一九九二年「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誕生了;我們的專業身分法—「物理治療師法」也在一九九五年二月三日公布實施;然而,當年還有一件影響專業執業型態甚鉅的大事:全民健保開始了。在學校叫做復健系,使得當年(至今)在醫院裡,物理治療置身於復健部似乎也理所當然,物理治療師成了復健醫師的禁臠,物理治療專業在國內一直受到壓縮;這樣的狀況,在健保開始後更形加劇,復健這兩個字成為台灣物理治療專業的緊箍咒。一九九○年代的物理治療師們,都在醫院工作,臺灣又是一個醫師為大、醫師「什麼都會」,超級不尊重專業的社會,當時公布的「物理治療師法」,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有「物理治療師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 的規範。接受所有不同專科醫師開具的診斷、照會或醫囑,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中,應該也是在醫療機構中服務的物理治療師們認為應該的。然而健保制度讓原本平衡的醫界有了大的翻轉,健保怎麼給錢,醫療機構的老闆就怎麼做來賺錢,並無視於各醫療專業該有的品質,可憐受雇的治療師們,也只能執行老闆的旨意。健保的長官們為了減少民眾浪費資源,只規定了五科醫師可以照會物理治療(其實,需要物理治療的民眾,從哪一科醫師轉介給物理治療師,會增加或減少需求嗎?限制科別只不過增加了民眾接受物理治療的不便利,以及先轉給這五科,尤其是復健科醫師的重複看診費用),並且「以為」復健醫師最懂物理治療;於是,明明是由物理治療師執行的治療項目,明明「物理治療師法」未限定轉介醫師的專科別,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卻不是所有專科醫師都可以轉介病人給物理治療師,只有五科醫師可以,更只有復健科醫師有權利壟斷開出所謂較複雜高給付的物理治療技術的轉介,即使執行者還是物理治療師。健保這樣的規定,讓標榜有「復健」(其實民眾是為了接受物理治療)的診所一夕之間遍地開花,也讓復健專科醫師爆紅,身價水漲船高。更嚴重的是,因為支付制度是如此設計,坊間「做復健」的診所裡,民眾眼裡的物理治療師變成了穿著溜冰鞋(不然跑不快)開機器的「辛苦但不專業」的專業人員。而在有多科醫師的醫院裡,所有科的醫師要把在各科已經看過病的病人先轉到復健科醫師門診,為的是醫院能有比較高的給付,以及他們部門裡有物理治療師。看在學校老師眼裡,這絕不是我們專業培養物理治療師的初衷呀!學生們在學習期間,修得十八般武藝,職場上卻無法運用,也無須再進修去求精進。因為這樣,臺大物理治療學系的老師們認為,在醫院裡應該要有一個示範點,示範物理治療師可以接受各科醫師轉介病人,也示範病人的治療項目應該由物理治療師評估後決定。經過十多年努力,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在2008年成立了。同時,也有一些物理治療師,即使在醫學中心裡,卻不是在復健部工作,他們服務各醫療專科需要物理治療的病人,例如在心臟外科病房、新生兒加護病房、急重症加護病房、甚至在整形外科顯微重建加護病房裡,到處都有物理治療師的身影。在這五十年間,世界有了絕大的翻轉,我們的社會更是呈現多元的面貌與價值觀。對大眾而言,健康,不再只是醫病復健,更要健康促進、成功老化;面對二○二五年之後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佔總人口20%的銀髮浪潮,除了照顧,還要延緩失能失智、青春凍齡、應付延後退休所需的生理問題;對運動員,除了傷後復原,更要重回戰場、預防傷害、提升戰鬥力。從陪伴失能到培育超能,物理治療師,練就十八般武藝,為了回應這些不同的挑戰與需求,勇敢地跨出安穩的「醫院」,這是物理治療專業的考驗,也是物理治療專業的絕佳機會。於是,有一群物理治療師,憑著對生命的熱情與對專業的執著,揮別「復健」,幻化出形形色色的身影,投身於有別於傳統物理治療師的執業場域,創造了非典型的專業典範。有人走進需要者的家中,提供更人性,更專業的照護,幫助病人自立生活、協助家庭環境改造、溫馨陪伴生命末期的病人與家屬,物理治療師,不再只在醫院裡,而是在你我家中。還有一群物理治療師,總是在社區走動,他們運用專業服務人群,無論是在競技場邊、在廟口公園、在馬場、甚至在災難現場,到處都是物理治療師的舞台。這些年間,在各個場域之中,也因應這些新的需求,新生了許多不同的人才;因需要而產生的這些職類,或許是國家認證、或許是學分訓練、或許是久經職場自然形成,他們自在揮灑著,與物理治療師一起照顧著同樣的一群需要者,然而物理治療師卻還受到身分法中要「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的限制,綁手綁腳。我們該來檢視因應二十多年前時空所立下的「物理治療師法」了!要進入這麼多的場域,滿足這麼多類型的需求,物理治療師提供的不再只是醫療,面對的或許是想奪牌的運動員、健康的長者、預防失能失智的社區民眾,這些人也想要得到物理治療專業服務,如果還要先拿到醫師的診斷與轉介,是非常不合邏輯、也非常不實際的。對於應該用在病人身上的健保經費,如果還要支付這些「沒有病」的人的看診費,也難怪健保要入不敷出了。是時候應該要來考慮「物理治療師法」的適切性了。 這本書裡,收錄了各場域先驅者的身影與話語,我們想讓大家知道,物理治療師,不是只在醫院的復健部裡,而是在大家的身邊,在大家的生活裡,隨時隨地,總是有物理治療師陪著,讓大家更健康,活動自如、甚至拿金牌。或許,我們掛一漏萬,沒有找到每一粒散落的珍珠,還有許多在角落中默默辛勤耕耘的治療師被我們遺忘;就當這是一個開始,我們再繼續努力,找到每一個人身邊的物理治療師。
  推薦序從醫院走入社區、居家的全方位物理治療 賴清德(行政院院長)一窺物理治療的堂奧 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物理治療促進全民健康 張上淳(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提升專業素養,感受助人健康促進的喜悅 蘇錦勤、何兆邦(南加州大學生物肌動與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物理治療師延長了我的棒球生涯 彭政閔(中信兄弟象棒球隊)物理治療師是運動員的守護神 楊俊瀚(2017台北世大運田徑男子百公尺金牌)緣起 物理治療師,你我身邊的好朋友推薦序從醫院走入社區、居家的全方位物理治療  賴清德(行政院院長)物理治療促進全民健康 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一窺物理治療的堂奧 張上淳(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提升專業素養,感受助人促進健康的喜悅 蘇錦勤、何兆邦(南加州大學生物肌動與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物理治療師延長了我的棒球生涯 彭政閔(中信兄弟象棒球隊)物理治療師是運動員的守護神 楊俊瀚(2017台北世大運田徑男子百公尺金牌)
緣起  物理治療師,你我身邊的好朋友
Part 1 物理治療師在醫院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 與各科醫師共同照顧病人的物理治療師急重症物理治療 急重症病人的體能老師早期介入高危險性新生兒 巴掌仙子的守護者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 從玩樂中刺激學習的教育者八仙塵爆復健 與整形外科醫師攜手合作的物理治療師中西互用 提供病人需要的好治療師
Part 2  物理治療師在你家社區醫院物理治療 家訪照顧,激發病人活得更好的生活規劃師居家物理治療 把專業直送病人家裡的好朋友居家安寧照護 守護生命,捨不得病家受苦的陪伴者他山之石 美國居家物理治療經驗
Part 3 物理治療師在社區高階運動防護 競技場上,選手奪金的推手2017台北世大運現場 I 守護運動員的身體,田徑雙金楊俊瀚、鄭兆村的幕後推手2017台北世大運現場 II 為運動員量身設計練習強度、收操放鬆的體能調節專家社區健康促進 為鄉鎮村里帶來活力的健康促進指導者失智照護 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的知音馬術治療 幫助身心障礙者找回身體控制能力的馬術治療師災難緊急救助 倒塌大樓現場,救難大隊的支持者 2017台北世大運現場守護運動員的身體,田徑雙金楊俊瀚、鄭兆村的幕後推手受訪者:弘光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助理教授李瑋君
2017年世大運田徑項目,中華隊摘下2金、2銀、4銅,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成績。一路陪著這些田徑國手的是她,物理治療師李瑋君。2017年8月24日,世大運男子100公尺決賽,楊俊瀚從第五跑道疾馳衝出,雙腳流暢交替,終點線前身體往前一傾,10秒22,奪得金牌那一刻,用行動證明,他已經走出低潮,而且變得比以往更加強悍,全台灣都為他沸騰。田徑場上,奪牌選手風光接受觀眾喝采歡呼,走出田徑場,一定會有個人衝向前,細心檢視選手身上每一吋肌肉、每一個關節,她就是物理治療師李瑋君。去年曾擔任里約奧運跳高、標槍選手隨隊物理治療師的李瑋君,這次世大運,她亦步亦趨陪伴田徑選手,渡過賽前長達一年的培訓期。隨隊物理治療師對選手而言,就像是身體的守護者。不僅每次訓練前要叮囑選手,暖身時哪些動作要特別注意,避免受傷;訓練結束後,針對不同運動項目的收操方式,也必須各別親自囑咐、監督選手確實完成,避免累積疲勞。競賽場上,當選手賽事密集,物理治療師必須透過積極收操,幫選手緩解疲勞,讓身體快速維持在最佳狀態。比賽過程中,一旦選手不慎受傷,物理治療師要立即評估傷勢,與教練共同商討,是否要透過緊急處置讓選手帶傷繼續比賽,或是乾脆放棄賽事,保護選手,將目標著眼未來。
選手身體的守護者,也是心靈支柱物理治療師不僅要隨時關注選手們的身體狀況,有時還要充當選手的心靈支柱,在低潮時拉他們一把。李瑋君提到,世大運賽前國家隊移訓日本鹿兒島期間,楊俊瀚後大腿曾連續三次拉傷,而且從拉傷恢復到正式訓練,回復到正常狀態,整整花了五個月的時間。「楊俊瀚受傷時基本傷害處理並不難,但是從來沒有受過傷的他,受傷期間只能眼巴巴望著隊友練習,自己卻不能練,對他來說特別煎熬,」李瑋君說。熬過了修復期,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楊俊瀚對身體非常敏感,受傷後肌肉的狀態與以往不同,害怕再度受傷的他,恢復階段不敢貿然訓練,「但是不訓練身體就會停滯,無法恢復至原本狀態。」 為了突破楊俊瀚的心理障礙,李瑋君先讓他覺得有人陪伴,並且不斷解釋受傷後身體的狀態、物理治療師會怎麼處理、復原要花多久時間,列出時程表,幫助他有目標可循、心理有底。「當時必須要不停跟他講、不停跟他講,雖然當下他很沮喪、很難過,但是慢慢告訴他,他還是聽得進去,」一路陪伴楊俊瀚走過受傷時期的李瑋君,就像是楊俊瀚的大姊姊,隨時在旁鼓勵他。透過不斷開導、再開導,楊俊瀚開始積極配合物理治療師,一直到比賽前一個月,肌肉才終於回復正常狀態。 「其實受傷這段期間,是楊俊瀚成長最多的時期,」李瑋君言詞間充滿關愛地說,楊俊瀚鍛鍊身體肌肉同時,也讓心靈肌肉茁壯,當心理素質維持在最佳狀態,也是讓他有爆發性表現、成功奪牌的關鍵之一。
協助選手表現更上層樓,也要幫選手踩煞車鄭兆村,舉槍、向前邁步,擰出全身肌肉最後一分力氣,擲出,像是乘載了投擲者的意志,標槍往深黑色天空直衝,拋物線落下,91.36公尺,不僅奪得金牌,也打破仁川亞運、里約奧運紀錄。李瑋君提到,每位選手的心理特質不同,鄭兆村一直以來都非常有自信,訓練期間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點要做什麼訓練,甚至還有一套自己訓練的原則與邏輯,基本上不必替他擔心。但也因為鄭兆村非常敢衝,反而要提醒他預防受傷。前陣子鄭兆村才因為膝蓋半月板破裂開刀。「鄭兆村是只要能動,就會一直動的那種人,只要覺得自己身體狀態可以,就會開始自主訓練,並不會害怕受傷不敢訓練,需要幫他踩剎車,預防再度受傷,」李瑋君說。親眼目睹兩項賽事選手奪牌的李瑋君,「心裡滿滿是感動,」就像是幕後的無名英雄,不居功的她謙虛地說,幫助運動競技選手締造好成績,不是靠其中一個人就能達成,團隊中教練、選手、物理治療師三方面有良好溝通、互相配合,才是這次奪牌的關鍵。
BOX運動比賽,物理治療師的角色運動競技場邊的物理治療師,每一次比賽前會協助選手伸展、肌內效貼紮,避免運動傷害;比賽中選手受傷的緊急防護,物理治療師必須觀察選手受傷當下的機轉,儘快透過淋巴按摩、肌內效貼協助消除腫脹,並跟教練、選手討論是否繼續比賽;比賽後則會透過深層按摩,幫選手放鬆緊繃肌肉。萬一選手受傷狀況嚴重,之後一系列的復健計畫,也是物理治療師的工作範疇。(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