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教養的迷思 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

  • 點閱:45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一九九五年文章首度發表,即引起軒然大波一九九八年初版成書以來,全球熱銷百萬餘冊,翻譯語言超過二十種榮獲普立茲獎決選入圍、《紐約時報》年度選書米勒獎(George A. Miller Award,頒予傑出心理學作家)得獎作者經典代表作讀者迴響熱烈,各界菁英強力盛讚影響孩子未來人格和行為的人,是父母?還是同儕團體?關於教養,這本書有最與眾不同的答案。那些長久以來被盲目推崇的不敗信條,因為這本書而黯然失色。當孩子們功成名就之時,多少的稱譽是父母們應得的?當孩子們作姦犯科為人唾棄時,父母們應該承受多少的責備?這本震撼人心的書,破除了一些有關親子互動深信不移的論點,並提供了該有的解釋。茱蒂.哈里斯藉由她的口才與機智,欲說明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其實很小,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儕經驗。換句話說,雙親並不能教導孩子社會化,那是孩子們互相教導的結果。我們毫無疑問地相信「教養的假設」(nurture assumption)--父母的教養方式能改變孩子的發展 —— 卻忽略了基因的作用,錯把基因的關連性,誤以為是教養的成果。因此,哈里斯以全新的眼光,加上科學證據,審視真實生活中的兒童,並指出「教養的假說」只不過是文化的迷思而已。對於傳統的教養信念與偏見,投下了一顆前所未有的震撼彈。為什麼移民的第二代說話口音是和同儕相同,而不是和他們的父母相同?在英國的早期上流社會,許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母在一起,接下來的十年是在寄宿學校生活,結果,言行舉止還是和他們的父親相似,這該怎麼說?「教養的假設」不能解釋這些現象,但是哈里斯可以。哈里斯藉由一些民間文獻和科學研究,道出孩童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她指出,從巴西雨林的亞諾馬莫人(Yanomamo,巴西北部和委內瑞拉南部一個好戰的原始民族)到尼加拉瓜的失聰兒童,在第一次社交溝通時,同儕的力量便已改變孩童的生命發展。順著這條思路走下去,我們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概念,例如「早期的母子依附關係,決定了日後的人際互動」並不能解釋一些現實的例子:一些有著慘痛家庭經驗的孩子,並不妨礙他在家庭以外的生活求得成就。「 我想說的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有些被高估了。我希望我的理論能讓養育孩子的人放輕鬆一點,讓父母的壓力減輕一點。 」哈里斯提出的理論,將改變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時,哈里斯也對父母們提出了忠告:你什麼可以做,什麼無法做到。同時也將父母從「不能培育出自信、快樂、舉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惡深淵中解救出來。《教養的迷思》內容涵蓋極廣,從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靈長類動物學、演化生物學的觀點,它將回歸到生而為人的最根本問題:「我是誰」,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如此」。本書特色■養子不教誰之過??迷途的父母,請看這本書。本書打破傳統教養觀念,指出影響兒童發展的不是天性、不是教養,而是同儕團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良有以矣。面對孩子的成長,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本書強調,遺傳與教養方式並非決定孩子人格發展的絕對關鍵要素;父母真要插手,那麼,鼓勵孩子尋找適切的社交團體,並確保他與同儕相處融洽,比什麼都重要。■天下父母心,別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專家建言和忠告大可不要聽!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放輕鬆的去享受親子之樂」,把惱人的教養義務轉換成自然而然的天倫之樂,這才是王道。■關於教養,眾聲喧譁中,作者只想說…我相信孩子在同儕團體中的表現將影響他的一生。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