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

  • 點閱:27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為了不朽的藝術,藝術家要付出多少代價?


  外有烽火連綿,內有家庭紛爭、個人病痛交相逼迫,藝術家如何堅持努力不懈?面對同儕的競爭,出資者的干涉,藝術家如何讓自己的創意開花結果?看西斯汀禮拜堂背後的故事,你就會明白。


  三十三歲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他的才氣與傲氣同樣過人;六十三歲的教宗尤利烏斯二世,是當時威震海內外的「恐怖教皇」,也是難伺候的藝術贊助人。這兩個人的名字,因為西斯汀禮拜堂而永遠連在一起。米開朗基羅自認是雕塑家而非畫家,教宗卻執意要他為西斯汀的拱頂繪製濕壁畫,所有的條件都對他不利:他不熟悉濕壁畫技法,長期在高架上繪圖不但傷身、甚至可能致命,畫材資金來源不穩定,家庭不但不能提供幫助,還需索無度。同時,在梵蒂岡的另一端,二十五歲、人見人愛的天才畫家拉斐爾,也在進行另一組畫作


  在兵連禍結的義大利,米開朗基羅克服了所有障礙,在四年之內創造出五百年來眾人讚嘆的西斯汀禮拜堂。連對手拉斐爾都願向米開朗基羅致敬,把他繪入自己的畫作「雅典學園」;世世代代的藝術家,把西斯汀壁畫視為「可供翻閱的畫冊」,不時向前輩汲取靈感。


  他如何做到?這本書就是時光機,帶你回到一五O八年的義大利,話說從頭!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