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AI底層真相 : 如何避免數位滲透的陰影

  • 點閱:2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閱讀本書,您可以知道:
  1. 如何掌控自己的數位隱私權。
  2. 如何避免成為深度偽造技術的受害者。
  3. 當機器管理出現問題時該怎麼處理。
  4. 人臉辨識技術和犯罪預防系統有哪些風險。
  5. 如何正確看待人工智慧。

  ☆美國亞馬遜書店編輯選書
  ☆2024年英國女性非小說獎決選作品
  面對AI新科技,沒有人是局外人

  想成為AI的主人,先了解AI底層的真相

  自從ChatGPT等功能強大的AI工具上市,人人都成為通才,
  無論醫學診斷、刑事司法、社會福利、貸款申請或藝術創作,
  似乎人人都能用AI提升做事效率、甚至讓AI做決策。
  企業家與投資人還聲稱AI最後能解決人類的所有問題。

  只是AI工具真的完美無缺嗎?本書作者穆吉亞探索AI的實際影響,
  驚覺AI已悄然滲透進日常生活,而它最深層的面貌,並沒有那麼亮麗:

  ●AI演算法的背後,是用數百萬人類進行標記
  ●狹隘的資料集導致演算法有偏見
  ●設計不夠嚴謹造成社會不公
  ●權力集中在少數幾間大公司手裡
  ●法律尚未跟上AI發展的腳步

  穆吉亞強調,無腦依賴AI工具不是好事,
  我們應該了解AI的機制,積極參與相關法律的制定。
  只有讓AI的發展更加透明與包容,真正以人為本,
  我們才能成為AI的主人,用AI打造美好的未來。

各界專家推薦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洪士灝︱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陳鳳馨︱資深媒體人、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程世嘉︱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葛如鈞︱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穆吉亞

  《金融時報》AI領域編輯,負責AI和其他新興技術的報導。因走訪世界各地,為《連線》、《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和《每日電訊報》等媒體撰寫有關尖端技術人物、新創公司和企業,以及科學和科技對社會影響的文章,屢獲殊榮。經常出現在廣播電台和電視節目,包括BBC的旗艦節目《今日》和Sky News新聞頻道。曾於TED講述個人數據遭盜用的經歷,吸引近4000萬人觀看。

譯者簡介

江坤山

  曾任出版社資訊線召集人,現為譯者,譯有《AI時代的教與學》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