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起,本書作者提倡新史學,醫療史即是他「不欲徒託空言」的實證研究。醫療變成臺灣史學的新領域,作者身為拓荒者,其經歷彌足珍貴,本書「方法篇」可以當作臺灣醫療史學的新興史看待。 作者專研中國古代政治社會史,他的醫療史實證研究遂集中在中國古代範圍內;論其主旨,即如本書主體所分的「形神」、「祝禱」、「威儀」、「養生」和「生死」五篇,歸結於中國傳統對「人」的認識。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一套頗為完整的論述。他從身體認識論出發,涵蓋心性與靈魂各層面,勾勒出中國古代的生命觀。但作者著重維繫和延續生命的方法,毋寧更屬於文化的研究,不只是思想之剖析而已。 最後本書附有「傳播篇」,評論中國漢醫學對日本傳統醫學的影響及其限度,作者顯然希望後之來者能把中國醫學及醫療文化以廣大的亞洲作基盤,方可以發掘更深刻的意義。作者簡介杜正勝 專研古代中國史,出版《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古代社會與國家》等專著。1990年開始提倡新的歷史研究,與同儕共同創辦《新史學》,主張開發尋找新課題,拓展新領域。 他的新史學思想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增添歷史研究的內容,以下層人民補上層菁英,以社會生活補政權與文化。第二階段提倡超越中國疆界的歷史研究,以同心圓史觀作架構而包含臺灣、中國、亞洲與世界。 歷史研究之外,近年杜正勝對臺灣社會政治與文化多所關懷,論述歷史教育、臺灣民主之路與政治、文化主體性等議題。 1992年杜正勝以青壯之年膺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獲得最高學術榮譽。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教育部長。
作者簡介 杜正勝 專研古代中國史,出版《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古代社會與國家》等專著。1990年開始提倡新的歷史研究,與同儕共同創辦《新史學》,主張開發尋找新課題,拓展新領域。 他的新史學思想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增添歷史研究的內容,以下層人民補上層菁英,以社會生活補政權與文化。第二階段提倡超越中國疆界的歷史研究,以同心圓史觀作架構而包含臺灣、中國、亞洲與世界。 歷史研究之外,近年杜正勝對臺灣社會政治與文化多所關懷,論述歷史教育、臺灣民主之路與政治、文化主體性等議題。 1992年杜正勝以青壯之年膺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獲得最高學術榮譽。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教育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