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寂寞時,會做一些傻事。然後自覺長了智慧後,去做一些更傻的事。」 你也陷入一段窒息的關係嗎? 潛意識中,你早已被設定為「尋找痛苦」, 被批評、被忽略、被要求── 從小最熟悉的感受,讓你將創傷誤以為是愛。 ①「他對我真的很好,半夜騎三小時的車買消夜給我、假日帶我上山下海不嫌累、想盡辦法幫我遠離討厭的家人。但是,他會要求我跟他約會時化全妝、說我的政治看法是錯的,最近還要我下載定位App,讓我壓力很大……」 ➡遇上「過度付出」的【拯救者】 ②「每次他跟家人吵完架就會打電話給我,說要從十樓跳下去。每次我們吵架他都會情緒崩潰,把桌子翻了碗也摔破,像是變了一個人。有幾次還出車禍摔斷腿要我照顧他,我都搞不清楚他是不小心的還是刻意的?」 ➡遇上「過度依賴」的【受難者】 ③「我們在交友軟體上認識,在一起三年只見了五次面……他說自己很忙,平日上班、中午重訓、晚上進修,我卻發現他還在交友軟體上持續約炮,只要任何人和他談到感情,他就又跳到其他關係。」 ➡遇上「過度疏離」的【逃避者】 ──這三種愛情劇本、角色性格,你是否覺得熟悉?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上述三種角色,或許沒那麼強烈,也或許強烈到足以破壞一段關係。這些都是從小培養起的人格特質,也是長大後與人互動的潛意識劇本,使得我們冥冥之中老是遇到相似的情人,重複著同樣的行為模式,愛得好累卻又難以離去。 童年的創傷往往展現在長大後的愛情,你可以在本書中看到,每位角色都試圖彌補過往的缺憾,尤其是與主要照顧者間的情感匱乏,導致在後續關係中的不安全感、自卑感、空虛感,然後再用另一些雖然更受傷,但還能感受到「愛」的方式,祈望找到一個「永遠不會壞掉的家人」。 但若要找回那份愛,我們需要看清關係的樣貌,也認回受傷的自己。 本書作者莊博安心理師說: ■ 愛自己是,讓心自由。 ■ 愛自己是,將自我與他人視作同等程度的大小。 ■ 愛自己是,別把生命中重要的人事時地物遺忘,不論它們曾經是好是壞。 ■ 愛如同膠水,將自我的心碎歷史重新完整拼湊。 ■ 一份成熟踏實的情感是:「我希望你能夠愛我,而我也會持續愛我自己。」 如果你願意,作者邀請你透過書中的「3大角色、6種劇本、14位個案、7項練習」,梳理原生家庭的創傷,走出受挫的感情迷宮,學習如何重新「愛」回自己,讓心不再漂泊流浪。
莊博安 現為看見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遠距諮詢平台FarHugs諮詢督導、大專院校與培訓機構精神疾患/情感教育講師。曾任國立交通大學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女人迷/泛科學/失落戀花園專欄作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實習諮商心理師。 曾出版: 電子書《我們的愛怎麼了?分手前的關係挽救》 線上課程「找到你的情緒出口─認識壓力、憂鬱、焦慮與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