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市場歲月 : 新富町庶民生活的軌跡

  • 點閱:19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首刷限量送1935 X 2018年 艋舺市街對照圖
商品除瑕疵品外,恕不接受退換貨因拍攝略有色差,圖片僅供參考,顏色請以實際收到商品為準

 
新富市場是家,一個從味覺長成記憶,讓文化生了根的地方。
一座市場、三位匠師、十二位在地人,勾勒新富市場的往昔繁華與新生的文化欣力。
艋舺,台北發展的起源,港口運來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們,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深耕茁壯,打拚出艋舺的繁華榮景。偏離港口一隅——龍山寺以東、剝皮寮以南、萬華車站以北——這片尚未發展成街市的地方,由日本人傳進公共衛生的新觀念,在這裡建造了現代化的新型市場——新富市場。
一九三五年六月,「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正式開張,新市場配置了事務所、管理員宿舍、腳踏車停車場及公廁;館內則有生鮮、雜貨、菸酒、糕點與食器等三十多個攤位。攤商與客源台日都有,市場口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商販,裡頭又有日本進口食材可以買,更有一間服務市場的製冰室,攤商們用來保鮮的冰塊,都由小小製冰室源源不絕地供應。隨著市場播放的日本民謠,「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成為艋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場。
然而,隨著更貼近居民活動路線的三水街吸引了更多攤商,新富市場的重要性大為減低。加上一九七〇年代過後,鄰近的公有市場紛紛興建,環南市場更以低廉的價格與更多選擇排擠新富市場,到了一九九〇年代,新富市場已呈現半荒廢的狀態,不僅攤販寥寥可數,多數空間更被拿來堆放貨物。昔日現代化的象徵,成了頹靡的都市退化空間。
【古蹟的轉機——新富町文化市場】二〇〇六年,新富市場正式公告為市定古蹟,新富市場的再生計畫隨之展開。二〇一四年,由忠泰集團取得市定古蹟新富市場的經營權,並由旗下非營利組織「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進行營運管理,結合「都市果核計畫」,以新舊並存的方式活化空間。新富市場從此成為「都市果核計畫」的基地,積極邀請藝術、設計、建築及相關創意工作者進駐或合作。
從接下經營權開始,「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不僅想重新打造新富市場的建築空間,更重要的是,市場若缺乏了「人」,就失去了溫度,因此,「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著手紀錄艋舺的庶民生活點滴,讓新富市場不單是生硬的紀念性建築,更是台灣人情與歷史記憶的交流平台。從製冰室的愛嬌姨、阿城鮮魚號的阿城媽、太和餅鋪的朝榮伯、長壽號茶桌仔店的媳婦鄭姐等等,市場與周遭的人們,都為新富市場的點滴歲月留下痕跡。 除此之外,本書訪談了修復現場的匠人,讓新舊使用者、不同時代的使用模式共存其中,形成具有公共意涵的文化場域。另外,更特別請到「達人」領路,藉由跟艋舺建立深厚感情的導演楊雅喆、台北城市散步導覽人黃適上、街遊導覽員阿和等人,尋訪新富市場與老街,在市坊細微處,探索人們從沒想過、卻乘載著豐厚庶民文化與溫暖人情的艋舺。
【新富町風華再現 各界感動推薦】李清志(建築作家、都市偵探)阮慶岳(教授、建築師、作家)胡朝聖(胡氏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策展人)陳永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藝術家)游智維(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老屋偵探社計畫主持人)蔡舜任(TSJ藝術修復工事負責人、修復師)蘇瑤華(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教授)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首刷限量送1935 X 2018年 艋舺市街對照圖
商品除瑕疵品外,恕不接受退換貨因拍攝略有色差,圖片僅供參考,顏色請以實際收到商品為準

 
新富市場是家,一個從味覺長成記憶,讓文化生了根的地方。
一座市場、三位匠師、十二位在地人,勾勒新富市場的往昔繁華與新生的文化欣力。
艋舺,台北發展的起源,港口運來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們,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深耕茁壯,打拚出艋舺的繁華榮景。偏離港口一隅——龍山寺以東、剝皮寮以南、萬華車站以北——這片尚未發展成街市的地方,由日本人傳進公共衛生的新觀念,在這裡建造了現代化的新型市場——新富市場。
一九三五年六月,「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正式開張,新市場配置了事務所、管理員宿舍、腳踏車停車場及公廁;館內則有生鮮、雜貨、菸酒、糕點與食器等三十多個攤位。攤商與客源台日都有,市場口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商販,裡頭又有日本進口食材可以買,更有一間服務市場的製冰室,攤商們用來保鮮的冰塊,都由小小製冰室源源不絕地供應。隨著市場播放的日本民謠,「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成為艋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場。
然而,隨著更貼近居民活動路線的三水街吸引了更多攤商,新富市場的重要性大為減低。加上一九七〇年代過後,鄰近的公有市場紛紛興建,環南市場更以低廉的價格與更多選擇排擠新富市場,到了一九九〇年代,新富市場已呈現半荒廢的狀態,不僅攤販寥寥可數,多數空間更被拿來堆放貨物。昔日現代化的象徵,成了頹靡的都市退化空間。
【古蹟的轉機——新富町文化市場】二〇〇六年,新富市場正式公告為市定古蹟,新富市場的再生計畫隨之展開。二〇一四年,由忠泰集團取得市定古蹟新富市場的經營權,並由旗下非營利組織「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進行營運管理,結合「都市果核計畫」,以新舊並存的方式活化空間。新富市場從此成為「都市果核計畫」的基地,積極邀請藝術、設計、建築及相關創意工作者進駐或合作。
從接下經營權開始,「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不僅想重新打造新富市場的建築空間,更重要的是,市場若缺乏了「人」,就失去了溫度,因此,「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著手紀錄艋舺的庶民生活點滴,讓新富市場不單是生硬的紀念性建築,更是台灣人情與歷史記憶的交流平台。從製冰室的愛嬌姨、阿城鮮魚號的阿城媽、太和餅鋪的朝榮伯、長壽號茶桌仔店的媳婦鄭姐等等,市場與周遭的人們,都為新富市場的點滴歲月留下痕跡。 除此之外,本書訪談了修復現場的匠人,讓新舊使用者、不同時代的使用模式共存其中,形成具有公共意涵的文化場域。另外,更特別請到「達人」領路,藉由跟艋舺建立深厚感情的導演楊雅喆、台北城市散步導覽人黃適上、街遊導覽員阿和等人,尋訪新富市場與老街,在市坊細微處,探索人們從沒想過、卻乘載著豐厚庶民文化與溫暖人情的艋舺。
【新富町風華再現 各界感動推薦】李清志(建築作家、都市偵探)阮慶岳(教授、建築師、作家)胡朝聖(胡氏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策展人)陳永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藝術家)游智維(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老屋偵探社計畫主持人)蔡舜任(TSJ藝術修復工事負責人、修復師)蘇瑤華(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教授)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2007年成立至今,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持續關懷城市空間運用的議題,以及整體環境的發展,透過各種案例的實踐,不斷思考建築、藝術與文化的潛在可能。除陸續推動「明日博物館」系列移動性展演計畫、「都市果核計畫」的藝文群聚外,在「忠泰建築學院」的學習型概念下,與建築、設計、藝術、文化、都市等各領域專家合作,藉演講、論壇、展覽、工作營或出版等形式深入探討城市議題,並將建築美學拓展至全人教育領域,期待與人們共同打造一座充滿創造力與凝聚力的城市。 序 新富市場:歲月與城市的寓言
第一部 餵飽艋舺人 大隱於「市」 番仔市•草市•現代化市場 臺灣人與日本人的市場 最繁華與最沉寂 價值轉換的年代
第二部 市場歲月 市場內:呂娥 / 李鴛鴦 / 彭施寶玉(三水食品花生行)/ 吳陳寶栽(昔肉販) / 王陳針(昔禽肉販)/ 湯簡愛嬌(製冰室) / 簡陳教(阿城鮮魚號) / 蕭銘宏(國民雞鴨行) 市場外:顏傅玉霜(顏恆德商行)/ 鄭雅玲(長壽號茶桌仔店) 林金仁(日裕印刷行) / 陳朝榮(太和餅舖)
第三部 最寬容的城市 「電影帶路:男孩眼中的市場」:楊雅喆 艋舺歲時記:黃適上 艋舺酒水芳華:黃順和 在地巷弄散步:吳曉慧 / 吳曉貞 / 吳曉柔
第四部 繼續疊加的歷史——新富町文化市場再生誌 我的建築熱情來自生活印記:張崑振 會曉替厝打算:何民鄉 社區裡的規畫師:陳德君 下一個八十年 再一次,行隨機能 呼吸中的文化資產
後記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