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

  • 點閱:20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我不敢說,我怕被罵》作者溫馨力作如何溫暖開放的與孩子談論死亡?故事從克里斯欽想把一隻毛毛蟲放進玻璃罐裡開始,爺爺告訴他,這麼做毛毛蟲可能很快就會死掉。意識到這件事,讓克里斯欽吃了一驚。可是,死掉是什麼呢?死掉之後會怎麼樣呢?克里斯欽漸漸浮出對死亡、對生命的一連串疑惑,他在與爺爺散步的途中,聊起這些聽起來天真卻很深沉的問題。「可是爺爺,你想,死掉以後有什麼呢?」「我想我會到一個地方,那裡會下著巧克力雨。」克里斯欽哈哈大笑。「你覺得呢?」克里斯欽安靜下來。「我需要一點時間想想,爺爺。」「我明白,親愛的。你知道嗎?說是一點時間,其實有時候要花一輩子來想呢。也許死掉有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沒人真的知道。所以我們可以照自己的方式來想。」面對克里斯欽的提問,爺爺以智慧和幽默的態度予以回應,有時則坦承他其實還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在一問一答之中,他們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激盪出更多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面向,再消化後融合出了一個目前彼此能滿足的答案。書中的爺爺說,我們會死掉,是因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活著的東西,到最後都會面臨死亡。這也讓克里斯欽從一開始的毛毛蟲,延伸體悟出自己對於死亡的一番重生見解。「蝴蝶出現的時候,毛毛蟲就不見了。毛毛蟲死掉了,可是又不算是死掉,因為牠變成了蝴蝶。所以,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你會變成別的東西,是你目前還想不到的東西。變成美麗的東西……」祖孫倆對話中自然流動的情感、直白單純的提問、具體易懂的美麗比喻,搭配繪者溫暖的圖片,讓這本書談論起死亡來,顯得輕柔又平易近人。生命議題困難但難以避免,孩子能預先透過本書漸進開啟對話機會,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何時會面臨下一次的失去。★附有悲傷輔導治療師蕾貝卡‧達伯考森(Rebecca Dabekaussen)的專業結語,為家長提供可以用來跟孩子討論死亡的實用指引★藉由孩子慢慢能自在地談論生活中較為微小的失去,也較為容易談及生命中較為重大的失去。

皮姆‧凡赫斯特 (Pimm van Hest)荷蘭童書作家,曾經擔任國小教師,後返校攻讀心理學,在那段期間結識目前的伴侶並共同領養一個美麗的女兒茉伊拉,她是他們人生中的陽光。在童書創作上,皮姆喜歡處理根本與敏感的主題。作品已譯成多國語言。在大穎出版過的中譯作品有《我不敢說,我怕被罵》、《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請你告訴我情緒是什麼?》。繪者/麗莎‧布蘭登伯格 (Lisa Brandenburg)荷蘭獨立插畫家,受過鹿特丹威廉德庫寧學院完整的插畫訓練,合作對象除了荷蘭也遍及國際,有廣泛的藝術興趣與社會關懷,喜愛工作上的挑戰與多元,靈感往往來自家庭日常生活、大自然、美麗的書籍、電影、音樂跟視覺藝術。
譯者/謝靜雯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專職譯者,在大穎的近期繪本譯作有《請你告訴我情緒是什麼?》、《爺爺的神祕菜園》等。譯作集:miataiwan0815.blogspot.tw/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