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族知多少?
‧女子喜歡戴鮮花編織的花冠,送給心儀男子檳榔袋
‧為什麼開往台東的火車稱為普悠瑪號?
‧金曲獎歌手張惠妹、陳建年、紀曉君都是卑南族
‧斯巴達式的會所制度讓人口稀少的卑南族得以生存
‧卑南遺址所在地的卑南文化公園是一級古蹟,主要文物典藏於史前文化博物館
‧各種祭典串起文化傳承:猴祭、大獵祭、除草祭、海祭
原住民尊重生命與天地的傳統,是綠色矽島台灣美妙的「原」動力。
過傳神生動的故事,搭配精緻彩繪的圖畫,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台灣的文化源頭!
卑南族神話與傳說
1.都蘭山下的普悠瑪:南王部落大遷徙冒險記
述說卑南族南王部落的祖先在大洪水之後,歷盡艱辛周折,漂流到都蘭山下重建新家園的故事,並介紹成年男子會所(巴拉冠)、普悠瑪的來源。
2.神秘的月形石柱:卑南遺址為何被視為禁地?
刀劃破孕肚生出雙胞胎、吐出髒物變成有怪味的水池;大地震帶來大火,毀滅了拉拉鄂斯人,只留下一座座充滿惡靈的月形石柱,提醒後人不要悲劇重演。
3.感恩海祭的由來:蘭嶼的小米種子‧向大魚報恩‧請山神吃新米
夏天收割小米之後,就是卑南族的祭祀季節,族人帶著小米來到海邊虔誠獻祭,追隨著先祖留下的三個掌故,感恩的心一代傳過一代。
作者簡介
孫大川/總策劃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
林志興/故事採集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館長
繪者簡介
陳建年
金曲獎知名歌手,現職警察
英文譯者簡介
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