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大人症候群」?如果你有以下現象,「小大人症候群」可能已悄悄找上你!
生活似乎都在掌握中,但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
小時候常常沒人陪,總覺得沒有人在乎自己。
只會微笑,害怕展現真實的情緒。
老是在照顧別人,卻不善待自己。
不知道如何與子女相處。
困在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中。
沉溺過去,害怕未來,對現在感到焦慮。
工作讓人筋疲力竭,找不到意義何在。
從未感到滿足。
渴望愛,但很少得到。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小大人」?身為「小大人」,如何真正「轉大人」?作者在書中提出很多案例故事,讓讀者一窺小大人背後的心理動力。在我們驚呼「他們怎麼知道,我就是這樣過日子的!」之後,作者一步步揭開冰山之下隱藏的原因,陪伴讀者秀秀自己內心的小孩,讓他重展笑顏,找回生命的喜悅與意義,走上復原療癒之路。
〔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周志建(心理諮商博士)
陳安儀(親職作家)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兒系副教授)
推薦語:
這本書討論的是美國七○年代開始的現象,也是臺灣一直看得到的一個小傳統。過去我們有所謂的阿信現象,大姐為弟妹犧牲了自己人生的幸福;現在隨著父母的不夠成熟,我們有太多早熟的小孩。《小大人症候群》的出版,在臺灣這個階段,正是時候。──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如果按照這本書的定義,其實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小大人,因為鮮少有家庭是完整、健全、不失衡的。作者說:「揭露和承認自己的真實情況是人類最勇敢、最真誠,同時極富自我成長意義的行為。」也就是老老實實地,說故事,說自己不完美的家庭故事,把自己認回來,讓自己完整,這就是自我救贖之道。──周志建(心理諮商博士)
人性之難得,在於它擁有超越自我的能量。這本書為尋求光亮的生命,提供了存在的希望。──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作者簡介
約翰‧弗瑞爾博士(John C. Friel, Ph.D.)
是美國明尼亞波利斯市聖瑪莉學院研究中心(St. Mary’s College Graduate Center)的心理學兼任副教授、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St. Paul, Minnesota)的心理醫生,也是聖保羅及明尼亞波利斯市(Minneapolis)生命工作室(ClearLife Clinic)的負責人、知名作家、心理諮商訓練顧問、講師和心理諮商師,擅長的領域為功能不良家庭問題、共依存症狀、小大人症狀、壓力失調和成癮問題。他並與許多企業、州立單位、治療中心、醫院和中小企業等等合作。現定居於美國明尼蘇達州。
琳達‧弗瑞爾(Linda D. Friel, M.A., C.C.D.P.)
於1971年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曼卡托分校(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 Mankato)取得學士學位,從事了八年的特殊教育教學工作後,於1980年取得明尼蘇達州聖瑪莉學院心理諮商服務的碩士學位。她設計並執行全美首創的醫院院內共依存治療療程,也是知名作家、心理諮商訓練顧問、心理諮商師,專門處理功能不良家庭問題,共依存症狀,小大人問題和成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