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反映回觀 : 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

  • 點閱:33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本書召集人Donald A. Schon企圖呈現14個關於實踐中反映與對實踐的反映的個案,闡述進行此類研究所採用的理論架構與方法論,一方面標示出此類研究的關鍵性議題,一方面提供探究何謂「做好這種研究」的意涵的機會。


  在這些個案中,「學校」是最主要的實踐場境。Bamberger、 Erickson & MacKinnon, Clandinin & Connelly、Newberg、Russell & Munby的研究都與中、小學有關,其他作者所關切的則含括極為多樣的職業與機構類別。Parlett研究的是英國輔導聽力受損兒童的諮商員;Mattingly研究波士頓教學醫院中的職能治療師;Baum的個案與公家機關的規劃者有關;Forester探討都市規劃者、不動產開發者與市府官員的互動;Hirschhorn撰述非營利組織中的管理者與專業人員;Greenwood研究Fagor工業合作社的管理者與工作人員;Lanzara研究有關麻省理工學院之新教育電腦系統的發展;Putnam描繪他與一家工業公司之組織發展顧問的長期指導關係;Bar-On則反映他與德國第三帝國時期納粹犯罪施暴者子女的訪談。


  雖然各章作者採用的理論架構與對實踐的定義極為不同,但他們共同採用了一個極為關鍵的重要觀點:反映的轉向(reflective turn)--他們全都試圖「提供理由給實務工作者」。然而,採用此一觀點究竟對一良好的實踐研究具有何種意涵,本書提出四個問題來檢視所載之個案:

  1.什麼是適合去加以反映的?

  2.什麼是觀察實踐與對實踐反映的適當方式?

  3.什麼構成了適切的嚴謹性?

  4.反映的轉向對研究者在其工作所採之立場--關於「研究對象」、他們的研究活動、以及他們自己的角色--的意涵是什麼?


  對本書各章作者而言,這些問題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都是居於核心的問題。本書也是環繞這些問題來加以組織整理的。這些個案提供了呈現這些問題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的回答方式;在閱讀這些個案時,應該將這些問題謹記在心。

《譯者簡介》

  夏林清,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諮商教育碩士,哈佛大學諮商與諮詢心理學碩士、博士。曾任救國團張老師輔導員、淡江大學講師、輔仁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教育服務處處長。現任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教授、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顧問。著有《探索自我》、《大團體動力》、《由實務取向到社會實踐》(張老師)等書,並譯有《行動研究方法導論》、《行動科學》(遠流)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