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 點閱:25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每一把大提琴都是一個故事,也都是一份力量! ☆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讀物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大提琴──用人的形狀唱出人的歌聲, 對我而言,彈奏大提琴的人, 就好像是抱著自己的影子一般。 音樂會中,來來回回、如波浪起伏的1000把琴弓, 帶著彈奏者的赤誠之心和祈願,透過一波又一波的旋律, 讓風景的碎片,經由大提琴的聲音再度拼湊起來。 就算每一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 一旦情感相通,那共同的歌就會乘著風, 傳送給人們。」 ──伊勢英子   小男孩上課的大提琴教室來了一位新學生。 男孩覺得那女孩的琴藝高超,只是不知為何,流利的琴音裡卻充滿憤怒。 原來,女孩來自神戶,一場撼動萬物的地震讓她的家園瞬間支離破碎,艱困的生存環境讓她不得不在一片焦土上,野放一隻隻心愛的小鳥。 而男孩雖不曾經歷地震的慘劇,但他失去了愛犬。女孩說,男孩拉出的琴聲好像狗在叫,嗚喔嗚喔的。 兩個孩子在彼此的琴音中,聽到了原本不曾說出的故事。 偶然的機會,他們與許許多多大提琴手,一起參加了為地震災區所舉辦的賑災演奏會的練習,認識了一位也是來自神戶的老先生。 從滿眼綠意的夏天到橙黃的秋天,合奏的練習一直持續著,他們三人的情誼也愈來愈深…… 不斷練琴的小男孩想著:我的琴聲,可以變成一股支持他人的力量嗎?我今天也不斷的在拉提琴,只是為了演奏會嗎?是什麼原因,讓我這麼全力以赴?…… 指尖流洩跳動的音符淘洗著生命的失落與傷悲……「千人大提琴演奏會」,1000把大提琴,訴說著1000個故事,1000種聲音,卻全都變成了同一顆心,溫柔的撫慰著人們,傳達飄送給遠方的你!   作品充滿生命教育意涵的日本繪本作家伊勢英子,將參與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賑災演奏會的經驗化為《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一書,她以最平實卻真摯關懷的文字,層層疊疊色塊與流動筆觸交織的淡彩速寫,帶出關於生命、情感、記憶與音樂的深刻共鳴。 (小編OS:充滿韻律感的構圖中,可見映襯出大提琴、小鳥和雲朵形狀的留白,讓我們在停格的畫面間,彷彿隨著書中沉浸在悠揚琴音中的人們,聽見了樂器演奏出的旋律,感受到音樂與思念撼動人心的力量!)

每一把大提琴都是一個故事,也都是一份力量! ☆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讀物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大提琴──用人的形狀唱出人的歌聲, 對我而言,彈奏大提琴的人, 就好像是抱著自己的影子一般。 音樂會中,來來回回、如波浪起伏的1000把琴弓, 帶著彈奏者的赤誠之心和祈願,透過一波又一波的旋律, 讓風景的碎片,經由大提琴的聲音再度拼湊起來。 就算每一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 一旦情感相通,那共同的歌就會乘著風, 傳送給人們。」 ──伊勢英子   小男孩上課的大提琴教室來了一位新學生。 男孩覺得那女孩的琴藝高超,只是不知為何,流利的琴音裡卻充滿憤怒。 原來,女孩來自神戶,一場撼動萬物的地震讓她的家園瞬間支離破碎,艱困的生存環境讓她不得不在一片焦土上,野放一隻隻心愛的小鳥。 而男孩雖不曾經歷地震的慘劇,但他失去了愛犬。女孩說,男孩拉出的琴聲好像狗在叫,嗚喔嗚喔的。 兩個孩子在彼此的琴音中,聽到了原本不曾說出的故事。 偶然的機會,他們與許許多多大提琴手,一起參加了為地震災區所舉辦的賑災演奏會的練習,認識了一位也是來自神戶的老先生。 從滿眼綠意的夏天到橙黃的秋天,合奏的練習一直持續著,他們三人的情誼也愈來愈深…… 不斷練琴的小男孩想著:我的琴聲,可以變成一股支持他人的力量嗎?我今天也不斷的在拉提琴,只是為了演奏會嗎?是什麼原因,讓我這麼全力以赴?…… 指尖流洩跳動的音符淘洗著生命的失落與傷悲……「千人大提琴演奏會」,1000把大提琴,訴說著1000個故事,1000種聲音,卻全都變成了同一顆心,溫柔的撫慰著人們,傳達飄送給遠方的你!   作品充滿生命教育意涵的日本繪本作家伊勢英子,將參與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賑災演奏會的經驗化為《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一書,她以最平實卻真摯關懷的文字,層層疊疊色塊與流動筆觸交織的淡彩速寫,帶出關於生命、情感、記憶與音樂的深刻共鳴。 (小編OS:充滿韻律感的構圖中,可見映襯出大提琴、小鳥和雲朵形狀的留白,讓我們在停格的畫面間,彷彿隨著書中沉浸在悠揚琴音中的人們,聽見了樂器演奏出的旋律,感受到音樂與思念撼動人心的力量!) 伊勢英子(Hideko Ise)1949年生於日本北海道札幌。1972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科,隨後至法國遊學一年。13歲開始學習大提琴,師事佐藤良雄。1984年為了尋訪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之魂,曾遠赴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並寫成散文集《卡薩爾斯之旅》。彈奏大提琴與繪畫,是其生活的重心,本書就是在此生活背景下醞釀而出的作品。出版作品有創作童話《小麻木的繪圖日記》;繪本有《書的手藝人》(青林)、《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哥哥》(青林)、《畫家》(青林)、《像大樹一樣的人》(聯經)、《男孩與三條腿》(遠流)、《大提琴與樹》(聯經)、《樹的小寶寶》(青林)、《我心中的樹》(聯經)、《小天空》(遠流)等。《兩位梵谷──梵谷與賢治37年的心之軌跡》為其另一部散文集。共著作品有《最早的記憶》和《看見看不見的世界──畫家之眼.作家之眼》。譯者簡介:林真美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推動親子共讀及繪本閱讀多年,為「小大讀書會」之發起人,策劃【大小牽小手】、【沒大沒小】等系列(遠流出版),譯介許多經典繪本。目前在大學兼課,講授「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等課程。著有《繪本之眼》(天下雜誌出版)一書。 那風景,我始終難以忘懷。雨中的公園,佈滿了藍色的塑膠布和帳棚。一名被雨淋得像落湯雞的郵差走在路上,正一一找尋那些沒有家了的人們。 1995年3月,大地震過後兩個月。屬於神戶的建築、道路、生活全都毀了,我走在沒有狗、沒有貓的路上。拼湊著零落的街景。大概是那破碎的風景拒絕了我的畫筆,我第一次,帶著空白的素描簿,從旅路歸來。 不是我畫不出那不可或忘的風景。或許是,我不可以畫。因為,畫了就會放下心來,當我用眼睛和手記下一切之後,我怕我會就此將它們塵封。 三年後的春天,我接到了一封來自神戶的信。阪神淡路大震災復興支援慈善團體來信邀請我去參加「1000人的大提琴演奏會」。空白的素描簿喚起了我對風景的記憶。這封信,說不定還是那位郵差送來的呢! 13歲那年,我與大提琴相遇。從那之後,拉大提琴,帶給了我莫大的鼓舞。1998年11月,我成了1000人當中的一人,並再度站在那難忘的風景前面。 大提琴──用人的形狀唱出人的歌聲,對我而言,彈奏大提琴的人,就好像是抱著自己的影子一般。音樂會中,來來回回、如波浪起伏的1000把琴弓,帶著彈奏者的赤誠之心和祈願,透過一波又一波的旋律,讓風景的碎片,經由大提琴的聲音再度拼湊起來。就算每一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一旦情感相通,那共同的歌就會乘著風,傳送給人們。 原本空白的素描簿,變成滿是拉琴人的速寫,兩年以後,我完成了這本繪本,這時,我所描繪的大提琴手也已破1000人了。 ──2000秋  伊勢英子【策劃者的話】大多數的大人都以為繪本是小孩的「專利」,卻忘了自己也可以是繪本的終身讀者。我們對繪本的感知,其實可以因為人生的歷練而有不同的解讀,尤其,在歷經世事風霜雨露之後,還可以因為一本小小的繪本,到達不需言說就能「醍醐灌頂」的清明境界呢!當我們在看待繪本時,實有必要打破那既有的「小孩專屬、爸媽陪讀」的疆界。不分年齡、不分時地,繪本既可以拿來共讀,也可以讓人獨自悠遊、或細細品味。而不論是「三讀繪本」或是「再三讀繪本」,都會是一種難得的幸福!──林真美(〈大手牽小手〉、〈沒大沒小〉系列繪本策劃人)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