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烏托邦

  • 點閱:14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摩爾的「烏托邦」實際上是把「社會修院化」,這種作法可稱之為某種政治神學,也就是把宗教情懷與宗教性組織帶入到俗人的日常生活中。往昔,宗教是「個人化」的,每個人自行決定要虔敬或是敷衍、要進入修院作「聖徒」或是留在「家庭」生活中作俗人。但摩爾的「理想國」與「烏托邦」要取消宗教的「個人化」特性,而把追求「信、望、愛」的精神──也就是虔敬、平等、德行與真善美等──集體性地加諸在社會成員身上,其作法就是把整個城邦看成是一個修院。摩爾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矯正千百年來人類社會無法向上提升的關鍵原因:「家庭」成為「庇護」個人私慾的場所,悄悄地與間接地「放縱」個人在救贖上的怠惰與蹉跎。他在《烏托邦》中所提出的制度改造,其實就是一種政治神學,透過對於一個理想國的設計,把整個社會視為是一所集體「精進成全」的修院,而把人的最終存在意義定義為追求聖潔與救贖。

摩爾的「烏托邦」實際上是把「社會修院化」,這種作法可稱之為某種政治神學,也就是把宗教情懷與宗教性組織帶入到俗人的日常生活中。往昔,宗教是「個人化」的,每個人自行決定要虔敬或是敷衍、要進入修院作「聖徒」或是留在「家庭」生活中作俗人。但摩爾的「理想國」與「烏托邦」要取消宗教的「個人化」特性,而把追求「信、望、愛」的精神──也就是虔敬、平等、德行與真善美等──集體性地加諸在社會成員身上,其作法就是把整個城邦看成是一個修院。摩爾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矯正千百年來人類社會無法向上提升的關鍵原因:「家庭」成為「庇護」個人私慾的場所,悄悄地與間接地「放縱」個人在救贖上的怠惰與蹉跎。他在《烏托邦》中所提出的制度改造,其實就是一種政治神學,透過對於一個理想國的設計,把整個社會視為是一所集體「精進成全」的修院,而把人的最終存在意義定義為追求聖潔與救贖。 湯瑪斯•摩爾爵士(Sir Thomas More, 1478-1535)1478年生於倫敦的一個法學家庭,畢業於牛津大學,曾當過律師、國會議員、財政副大臣、國會下議院議長、大法官。由於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又稱「聖湯瑪斯‧摩爾」(Saint Thomas More),是英格蘭政治家、作家、社會哲學家與空想社會主義者,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之一。1516年用拉丁文寫成《烏托邦》一書,此書對以後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1535年因反對英王亨利八世兼任教會首腦而被處死。 目錄導讀 理想國──僧侶般的俗人湯瑪斯‧摩爾所寫出的隱藏版政治神學前言一 摩爾的生平二 烏托邦學說的前因後果三 摩爾學說的總和與批評四 烏托邦的譯本和作風第一編 拉斐爾論國泰民安第二編 論烏托邦的政治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