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原鄉人 : 族群的故事 = The man who longed for a faraway home

  • 點閱:65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時過境遷,一百五十年後的新台灣人們似乎已經忘了來時之路。我們今天談族群問題,眼界所及,無非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傷痕。舊政權所刻意要掩蓋的,正是新政權所刻意要揭發的。然而歷史的瘡疤一旦揭開,我們就應該有勇氣直搗病根。原來在外來政權入侵、形成「敵我矛盾」之前,島上已經勇於發掘「內部矛盾」了。  這是難堪的弔詭,但我們無從規避。也只有如此,面對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的一頁族群史,我們才能叩問: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到心手相連、狂愛台灣,族群問題前帳未清,後帳又來,這到底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原鄉本能,還是為政者有心栽培的暴力種子?是地域和血緣的宿命,還是文化、國家政治建構的後果?是迎向大和解的前題,還是繼續鬥爭的資本?--王德威  特定族群的文學選對應的是特定族群被邊緣化,甚至被「代表」掉或被抹除掉的危機感。  這種眾所周知的危機感,它的基本指標是族群膨脹成了體積龐大首要的關鍵詞。隨著解嚴後十多年的「本土政權」的積極的(廉價)操作,愛台灣╱愛中國、本省╱外省、本土╱非本土、真台灣人╱假台灣人……這樣的二元對立的敵我劃分從總統到地下電台賣假藥的主持人都掛在嘴上藉以裁決他人以期讓本土政權永續持有時,族群幾已成了魔咒。  這部選集既名為《原鄉人:族群的故事》,當然不會是特定族群的選集,也不會是匯聚不同族群的文學標本選。一方面關切的是族群關係(各族間的族群互動),另一方面(也許更重要的)藉由選文的範圍,擴大整個問題的思考架構,放寬歷史視野,簡言之,是把範圍擴大到從日據到馬華,後設的思考所謂族群。--黃錦樹族群問題既然其來有自,我們就必須誠實面對。族群問題既然不會輕易消失,我們就必須隨時反思,一再辯論。 讓作家們親身訴說半個世紀以來的族群經驗!賴和、呂赫若、鍾理和、葉石濤、陳映真、李渝、林海音、朱天文、許銘義、田雅各、阿(女+烏)、李永平、賀淑芳、黃錦樹編者簡介  王德威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1986)、《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1988)、《閱讀當代小說:台灣.大陸.香港.海外》(1991)、《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1993)、《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1998)、《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2001)、《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2002)、《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2003)、《現代中國小說十講》(2003)、《歷史與怪獸》(2004)、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1992), Fin-de-sie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1997),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2004)等。黃錦樹  一九六七年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曾獲大馬鄉青小說獎、客聯小說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幼獅文藝世界華文成長小說獎、冰心文學小說獎等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夢與豬與黎明》、《烏暗暝》、《由島至島Dari Pulau Ke Pulau》,論文集《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並編有短篇小說集《一水天涯:馬華當代小說選》、《別再提起:馬華當代小說選(1997-2003》。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