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當好人遇上壞事

  • 點閱:26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為何是我?


  給每位曾被生命傷害過的人!


  當好人遇上壞事,我們應該問的不是:「為什麼這種不幸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做了什麼事得受這種報應?」這實在是一個讓人無法回答且沒有意義的問題。更好的提問應該是:「既然不幸已經發生在我身上了,我該什麼辦?」


  生與死無所謂好壞;苦難會有正面或負面的意義,全歸因於我們的回應。疾病、意外、悲劇使人喪命,但是這些不幸卻不一定?煞得了人的生命素質或信仰。


  本書作者承受了不平常的喪子之痛,兒子亞倫八個月大時,體重開始停止增加,經醫師診斷,證明三歲的亞倫罹患了一種罕見疾病──早老症(早老症是一種少見的漸進性遺傳疾病,在出生時檢測不到。早老症孩童的存活年齡為8-21歲;平均存活年齡是13歲,早老症病人常在10-20歲因心血管疾病而被奪去生命。)但作者藉著對自身信仰的信靠,終能走出自憐,並肯定生命的價值,發現人的靈魂裡具有無可限量的彈性。


  本書於1981年初版,被譯成十四國語文,近來被《每月一書俱樂部》(Book-of-the-Month Club)


  編輯委員會提名為近年來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本書帶給百萬人撫慰與希望,機敏地引導人們看到一般人對不好的事物的刻板回應的缺失,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提供獨特、實際而悲憫的答案。



強力推薦


  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安慰別人傷痛的好書,作者以自己兒子過世其內心所受的傷痛為例,告訴我們懂得安慰別人是智慧,錯誤的安慰則會造成二度傷害。

  巫錦輝(《一生罕見的幸福》作者)


「世間何以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是幾千年來困惑許多智者的問題;本書從受害者的立場,對這個千古疑案提出答案。其觀點極富感情、極其溫暖、充滿愛心與建設性,迥異於坊間其他論述以旁觀第三者觀點解析的冷酷;很值得自己或有親友遭逢類似處境的人士及輔導人員研讀參考。

  周逸衡(董氏基金會執行長暨中山大學教授)


我很樂意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因為它的確為「好人為什麼受苦」這個重要的哲學命題,提出了一個周延、有說服力的解答。這位律法教師選擇誠實於邏輯、誠實於道德律,也認為這樣的誠實,才是真正誠實於神。

  陳長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以上順序依姓氏筆畫排序)

哈洛德.庫希納(Harold S. Kushner)



  波士頓近郊Natick猶太聖殿的拉比,他成長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擁有六個榮譽博士學位。他在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做研究,曾任教於Clark大學。


  庫許納拉比著作了許多暢銷書,告訴人們如何面對挑戰。他曾被非營利組織The Christophers


  克里斯多福獎選為讓這個世界更好的五十個人之一。


  《當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是他最膾炙人口的書籍之一,另一本書《When All You’ve Ever Wanted Isn’t Enough》獲得克里斯多福獎,為表彰其發揚人性,其他書包括《The Lord Is My Shepherd》 (2003), 《Living A Life That Matters》 (2002)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