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建築名詞

  • 點閱:29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作為華人建築世界裡,最是觀瞻動見的張永和,藉著這本跨越二十餘年的文字書寫紀錄,讓我們有機會找到梳理他允文允武生涯過程時,一個重要眺看的平台位置點。……張永和此刻的位置點,有其隱性卻強大的重要性,他在本書中的陳述與宣示,都可能對未來中國的城市與建築,乃至於社會文化發展,開啟出他全面的影響。而張永和以寬廣的文化與社會性角度來思考建築,也同時讓我們可以再次透過微觀的建築,觀看到更大層次的宏觀現代性問題。

──〈遊園不驚夢〉,阮慶岳


  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主任及教授的建築師張永和,為當刻中國火紅的新銳專業學者及建築教育家。本書收錄其1980年代至今陸續發表的三十餘篇文章,全書依文章撰寫時間先後作編輯,架出讀者得以循序捲軸閱讀的縱深可能,也隱約描繪出作者的思考與關注點,隨著時空變異轉化的拓痕與輪廓。同時這些充滿個人意趣的文章即使脫離了建築的線索,仍能提供讀者閱讀上的愉悅。在建築初始的概念設計中,文本構成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這些文章也占了本書最主要比重;其他文章則包括對某些建築學問題的討論,如空間、城市等。



內文選錄



  回國從事建築實踐的這些年,作文,如果發生的話,就在上床看偵探小說的前一刻,起碼十點以後。寫的內容基本上都與建築有關。有點兒晚上記錄日間的思想活動的意思。晚上的思維方式也受白天的影響,是白天的延續:建築,蓋房,設計結構,搭接材料,建造空間;寫作,排字,建立框架,組織詞句,製作文本。──〈寫作文〉


  對於特拉尼本人,但丁紀念堂首先是詩,因為紀念堂的每一個建築元素和空間都對應於但丁《神曲》中的某一章節。但我不認為但丁紀念堂的詩意出自於建築與詩歌的關係。但丁紀念堂的詩意更是石承重牆的詩意,庭院的詩意,石柱的詩意,柱與柱之間關係的詩意,高差的詩意,踏步的詩意,門洞的詩意,天光的詩意,矩形的詩意,方形的詩意,正交的詩意,窄的詩意,玻璃的詩意,玻璃柱的詩意,頂棚與柱之間關係的詩意,縫隙的詩意,石舖地的詩意,圍合的詩意,基本建築的詩意。──〈平常建築〉


  我們倆在這套公寓裡住了一年。確切地說,這一年只是住的排演,因為我們總在不斷地變換著房間的使用方式,試圖尋找各種不同的使用公寓空間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或是公寓建築本身暗示的,或是出於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不肯定。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搬走。

  一號房間:離大門最近,也是公寓裡最寬敞最明亮的一間,無疑是起居室。我們剛搬進去時便想把它當起居室用,儘管我們沒有任何起居家具,也幾乎從來不“起居”——坐在那兒談天或接待來客或看電視(沒有電視)。好幾個月下來,這間房間仍是空著,我們也難得進去。於是我們決定利用它的良好光線,搭起一塊門板當桌子,在裡面工作。後來吉姆回家了一段時間,我就乾脆搬進去住了,睡、工作、進餐全在裡面。它成了我的公寓裡的公寓,直到吉姆回來。

──〈策劃家居〉


  人主要通過看來認識空間之間的關係。反過來空間關係影響著視覺經驗。在窺視劇場中,我看到視覺經驗與空間關係的完全重合:看和被看的經驗與看和被看的兩個空間。因此,窺視劇場的模型成為一個理想的視覺空間實驗室。──〈窺視劇場——實地考察〉


  這四間房間仍是空的。它們之間無固定關係,可以任意排列組合。四間房在住戶搬入之前不是公寓,而是營造公寓的原材料。每個居民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帶進去:選擇(不多於四間)房間,編排它們的順序,決定它們的內容:單一功能、多功能、或無功能。居民從事自己公寓的建築設計。

  四間房單身公寓沒有解決矛盾,而是容納了一組矛盾。──〈四間房——單身公寓〉


  當人們在英雄墓地栽上青松一二棵,藝術就超越了對文化環境的感觀上的影響,進入了對文化環境的實際改造和創造。這改造創造的意義又在於它反應了人們對現有文化環境的認識。墓上松固然是陳詞爛調,但在墳前栽松的第一人還是頗具匠心的,因為他把人們對松的文化感受和對死去英雄的紀念直接聯繫起來了。蘇州園林是古代文人的環境意識創造性地再現為可居性文化環境,終成為中國文化之典範而不朽,儘管對不熟悉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像我自己)來說,弄懂其中韻味並不容易。──〈泰山和克里斯托的啟示〉



張永和



  九○年代曾任教於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密西根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建築系所,1999年於北京大學成立了建築學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教授,後並因其豐富之教學經驗,以四十歲資歷獲聘擔任2002 -2003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學院丹下健三建築講座教席教授,成為歷年來最年輕的亞裔建築師。2004年更獲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主任及教授。


  除學術領域專業研究外,他同時主持「非常建築」,積極投入建築領域,將研究學理應用於實際專業領域,完成眾多創新之建築設計作品,其建築設計曾在一系列國際建築設計競賽中獲獎,成為中國大陸及當代國際備受矚目與肯定之新生代中國建築師。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