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國際局勢越來越極端化。面對人類價值觀的挑戰,哲學家們需要比傳統哲學更加精確地探究真理,在動盪的變局中思索生命。﹍﹍﹍﹍﹍﹍﹍﹍﹍﹍﹍﹍﹍﹍﹍﹍﹍﹍﹍﹍﹍﹍﹍ 把哲學史寫成全球暢銷書的普列希特,終於他的西洋哲學史長征推進至現代社會。★★★你絕對沒有讀過這樣寫的西洋哲學史★★★ 現代世界在挑釁哲學!科技發展是否讓藝術失去了靈光?物理學的觀點也改變了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哲學,面臨著怎樣的挑戰?隨著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無意識奪取了對於人的支配權,挑戰老派的理性哲學。哲學是否應該把望遠鏡轉向實驗心理學沒辦法到達的內心世界?胡賽爾的現象學,海德格、懷德海和哈特曼的新存有學因此誕生;哲學應該以語言邏輯為起點嗎?分析哲學家便是如此踵繼羅素和維根斯坦。或者哲學是以形象、隱喻和間隙在思考的,就像布洛赫和班雅明那樣? 第一次世界使得歐洲文明搖搖欲墜,要求更激進的新思維。原以為迎來的是一場觀念的嘉年華會,結果是更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哲學家們的辯證與思考又何去何從? ✒ 普列希特以其博學深思、現代的觀點,不管是哲學、文學藝術、心理學、自然科學、社會學此起彼落的思潮,在他筆下信手拈來,並且指出它對於當代的意義。 專業推薦萬壹遵 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潘怡帆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蕭育和 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順序按姓氏筆劃排列)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哲學家、政論家、作家、媒體出版人。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一九九四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與電台,並曾獲美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記者獎學金。目前身兼呂訥堡大學(Leuphana Universität Lüneburg)的哲學名譽教授,以及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之哲學與美學名譽教授。二○○○年榮獲生物醫學大獎。創作有兩本小說、三六本非文學類著作。童年回憶《列寧只來到盧登夏德》(Lenin kam nur bis Lüdenscheid)已拍成電影。哲普著作《我是誰?》一鳴驚人,榮登《明鏡週刊》非文學類排行榜冠軍,德國amazon不分類冠軍,長踞不墜,令讀者大眾與評論家驚豔不已。著作如《我是誰》(啟示,二○一○)、《愛情的哲學》(商周,二○一五)以及《無私的藝術》(啟示,二○一二)皆為國際暢銷書,共被翻譯成超過四十種語言。自二○一二年起,他在德國電視二台主持自己的哲學節目《普列希特》(Pre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