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與狐》作者張殿文費時五年,訪問超過百人,一手報導旺旺集團30年的食品王國傳奇,首度公開蔡衍明的決策思維與領導才略!
他是在大稻埕電影院長大的「Playboy」,個性行俠仗義,連高中都沒念完,19歲就因為孝順父親的心,接手宜蘭食品公司。憑著不服輸的精神,22歲引進日本米果技術創立「旺旺米果」品牌,並於兩岸開放後在大陸設廠、精耕城鄉通路,成為中國最大的休閒食品公司,也跨足醫療、飯店、媒體、保險等產業,短短三十年間創造台灣傳統產業成為跨國企業集團的奇蹟,2012年更躍居台灣首富!
他是蔡衍明,因為愛看電影而深知抓住顧客口味、營造品牌獨特性、維持消費新鮮感的重要,成為華人企業少數從產品構想到廣告行銷、製造生產到品牌精神皆能親自操刀的CEO。
三十多年來,蔡衍明走的都不是容易的路:捨棄代工而創立品牌「旺旺」、在大陸設廠不選擇沿海省分而選內陸湖南、幾十個貨櫃的米果全部送出試吃以建立口碑、堅持「收款才發貨」的原則、寧可不賺錢也要以副品牌打垮競爭對手,甚至毅然從新加坡證交所下市轉到香港上市。抱著無畏橫逆的開疆闢土精神,旺旺的米果在大陸市占率曾高居85%,更大舉揮軍飲料和休閒食品,以多樣化的產品策略橫掃市場與大小通路。
知名財經作家張殿文耗費五年時間,貼身採訪蔡衍明及其家人,以及旺旺集團主管與員工、經銷夥伴、產業觀察家乃至競爭對手超過百人,更跑遍中國東北、烏魯木齊、四川、湖南到宜蘭,對旺旺各個階段的思考與決策、品牌經營與行銷心得、深耕中國市場的全方位策略、國際籌資上市的戰略判斷等方面都有精采描述,可作為其他台商的最佳借鏡,也是品牌經營和台灣食品業的教戰經典。
作者簡介
張殿文
台北市出生,父親來自長江北岸鹽城縣,母親先祖自福建漳州渡海後世居新店,推算混有泰雅族屈尺四社血統。
中國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畢,英國利物浦大學MBA,上海復旦大學博士班,目前隨女兒修習法語移居加拿大。從離開大學校門每兩年轉換一次媒體,先後任職《People》雜誌記者、兄弟棒球隊出版部主編、《中時晚報》記者,1997年赴英留學後轉往紐約財經媒體工作,2000年在時代廣場倒數後回台,先後擔任《商業周刊》、《天下雜誌》資深撰述、《數位時代》總主筆及《亞洲週刊》資深撰述,其間出版《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融入顧客情境:台灣7-ELEVEN的共好經營學》、《懸崖邊的貴族》、《郭台銘語錄:超越自我的預言》等書。
2008年赴北京奧運五葉松棒球場觀戰及見證菲爾普斯於水立方館奪下第五金深受撼動,除重新擬定出書計畫,並與創投業者先後共同成立「文藝復興管理顧問公司」及「大稻埕文化志業公司」,試圖摸索社會企業創新和東方文明架構銜接模式。
本書《口中之心──蔡衍明兩岸旺旺崛起》是2012年唯一一部作品,費時五年,象徵台灣財經作家持續探索華文商業寫作能及之境。
【序】值得更深入研究的旺旺經驗∕司徒達賢【序】媒體資本的前世今生∕邱立本【序】開創.回饋──旺旺的成功故事∕蕭萬長【感謝】有緣相聚,團結旺旺∕蔡衍明【自序】夢中尚未夢【序曲】關鍵一小時
【第一部】緣第一章 中央戲院第一節 返航,是成就感的分享 第二節 看日片,吹「冷氣」第三節 不只是「仕」,更是「黑士」第四節 無畏橫逆 第二章 北宜公路第一節 廠長不幹了第二節 為自己工作,不是為父親第三節 魷魚正在吸我的血第四節 賠到不知道如何記帳的公司 第三章 新瀉之雪第一節 每週一信寄往日本第二節 神酒傳奇 第三節 米都取經第四節 仙貝,神仙的寶貝
【第二部】自信第四章 生產的自信第一節 哪邊熱情,往哪邊去!第二節 迎接旺旺的八十米雷鋒大道第三節 到北京找萬里打橋牌第四節 到工廠挑媳婦第五章 品質的自信第一節 原料的自信──尋訪「五感」之米 第二節 工藝的自信──冬天幫米果蓋棉被 第三節 流程的自信──用桔色的火焰燃燒 第四節 品保的自信──由外而內的概念 第六章 行銷的自信第一節 堅持款到發貨的原則第二節 以廣告發動密集轟炸第三節 旺旺廣告的「蔡總導演」第四節 黑皮拚勁橫掃市場
【第三部】大團結 第七章 應有市場論第一節 風味牛奶的崛起 第二節 五連包QQ大進擊 第三節 找不到第二名──多元產品組合 第四節 有嘴有錢,就有市場 第八章 破冰之旅第一節 每三百公里方圓就有工廠 第二節 孤獨的業務代表 第三節 由道歉信展開「破冰之旅」 第四節 認真,就是專業 第九章 送旺下鄉第一節 不是只有上海北京才有人民幣 第二節 聯合大作戰 第三節 無限的產品,有限的終端 第四節 榮耀之旅
【第四部】世界聚龍第十章 國際資金第一節 改變新加坡上市規則 第二節 淨利率的祕密 第三節 一百億台幣的選擇 第四節 唱旺下鄉:台灣人如何投資自己? 第十一章 世界戰場第一節 嬰兒米果攻入國際市場 第二節 擁擠的夫妻老婆店 第三節 用IT戰鬥力嚴打 第四節 不景氣,更要拜拜! 第十二章 口中之心第一節 災情就是命令 第二節 入口,更需要品牌 第三節 從「放心」到「創新」第四節 右手拿筆,左手撫心
【續曲】比賽愛台灣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