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打破階層的音樂教育 : 布瑞頓做為作曲家的「社會責任」

  • 點閱:8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打破階層的音樂教育-布瑞頓做為作曲家的「社會責任」》出版簡介:    音樂教育不應只在殿堂之上,獨惠所謂上層社會之流,作者透過探索布瑞頓的音樂生命並親身實踐在音樂教育上,可謂學行合一的教育者。英國當代作曲家布瑞頓(Lord 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的創作手法與風格,橫跨於前衛風潮與新古典形式之間。其音樂作品適合當作學校教材與教會詩班,並應用於一般社會大眾的品味,負起「社會責任」,而不是一昧地將當代作品與社會大眾隔絕的「真空狀態」。布瑞頓與摯友皮爾斯(Peter Pears, 1910-1986)為英國著名男高音,彼此共同組織「布瑞頓─皮爾斯基金會」(簡稱BPF),工作項目逐次進行籌募資金,為教會、社區、學校建立奧德堡藝術節、音樂圖書館、推廣青年音樂家、作曲家的培植計畫,並且在東盎格魯鄉鎮進行文化深耕的教育。布瑞頓認為社會教育階層有一道鴻溝是介於學校與社會之間,許多的音樂風格產生互相排擠的想法。如何打破這一條界線,布瑞頓從作品本身試圖在業餘愛好者、青少年、孩童創作的音樂世界開展出一條無限可能的創作空間。布瑞頓所創作的作品,其靈感與道德精神皆來自於基督教信仰,他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基督教的人格教育之上。因此,他的作品風格在教會主日學與藝術教育之間的靈性形成。

《打破階層的音樂教育:布瑞頓做為作曲家的「社會責任」》作者陳威仰(Chen, Wei-Yang)英國肯特大學單簧管演奏碩士,基督長老教會臺灣神學院道學碩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Ph. D)。專長為音樂學與神學研究,並以音樂理論角度探討英國當代作曲家布瑞頓音樂作品,以及臺灣流行音樂文化、臺灣教會宣教與西式音樂教育發展相關議題。目前擔任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暨師資培育中心專任副教授職務。著作:《探討歌劇榮耀女王之傳統元素與現代性的融合》、《布瑞頓音樂的英格蘭內涵兼論作品英格蘭民謠組曲》、《探討當前臺灣流行音樂文化的變遷:多元化發展與跨界行銷》以及《榮耀時刻》等論文專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