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如果麥子不死

  • 點閱:20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因為誠實,他成為時代異端── 一位因日記撼動整個歐洲的大師。善與惡的永恆辯證 啟發卡繆、沙特、德希達等名家法國首席文學大師最具代表性的裸裎自剖重量導讀|阮若缺(法國學術榮譽騎士‧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人們希望孩童的心靈僅是透明而純淨,我從小卻只在自己身上看見醜陋與邪惡。」以書信與日記聞名的紀德,步入中年後再次提筆,寫作一部小說體裁的自傳。他從童年時代開始說起:教會記憶、讀書經驗、永遠蒼老的祖母、與堂姊一起嬉耍的回憶、因為「壞習慣」而被趕出學校。以及與同性友人密切的友誼、偕王爾德同遊異地,為了心靈救贖而締結的婚姻。紀德很早就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惡」。面對象徵著道德束縛的嚴謹母親,他童稚的心靈不斷感受到欲望的召喚,腦中持續冒出對傳統觀念的質疑,更對禁忌的同性之愛暗生興趣。他想逃離既有的框架,卻又渴求美與善的洗滌。他必須認識潛藏於心靈中的惡,同時持續懺悔,唯有黑暗與聖潔兩造之間來回,才能繼續做他自己。本書書寫四年,陸續分卷出版,頭幾冊以匿名問世。正式集結出版後震驚世人,屢遭刪減,由於開頭就意指「惡」為人性本然,使紀德遭視為異端,在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紀德作品在法國仍被列為禁書。有關「人生二部曲」 人生二部曲之一《如果麥子不死》:紀德對於始終拉鋸於善惡兩造之間的自我,最毫無保留的檢視。戀慕未來的妻子,期望接近善與美。人生二部曲之二《遣悲懷》:紀德悼悔亡妻深情之作。

■作者簡介安德烈‧紀德 (André Gide, 1869-1951)二十世紀法國首席文學家之一。出身優渥,父親是巴黎大學法學教授,叔叔是政治經濟學者。一八九一年發表第一部小說,一八九三年紀德於北非結識王爾德,認識了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一八九五年與表姊瑪德蓮結婚。一九〇八年參與創建《新法國評論》雜誌,啟發後世歐洲知識份子。他始終走在時代先鋒,曾為囚犯人權奔走,三〇年代因對共產思想萌生興趣而訪問蘇聯。一九四七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文筆平易近人,充滿文藝氣息,同時也以真誠、無懼的愛及深刻的心理洞見,呈現人類的問題與現況」。 其作品對自身禁忌私密的坦率敞開,在當時宗教氣氛濃厚的歐洲社會是令人極為震驚的,甚至遭指為異端。甚至在一九五一年逝世後,天主教教會仍決定將他的作品列為禁書。紀德也帶來一股讓知識份子擺脫宗教與道德束縛的思潮,使「人的問題」逐漸優於「神的問題」,更為後代名家開啟一條更自由的思想道路。在他的作品中,始終可以看見他誠實攤開自己所有心靈歷程,在善與惡的二元對立拉鋸裡,尋找自己的和諧平衡與進展,持續質疑,也藉此感受生存的意義。正如某些作家需要藉由犯罪來獲得持續的懺悔洗滌力量,他也需要這種永恆的運動來獲得創作力量。靈性,禁慾,嚴謹的渴望,但同時也受到慾望或罪惡的誘引。他對世界關懷,為囚犯的人權奔走聲張,一九四七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際,紀德已經儼然歐洲知識份子的精神領袖,啟發當代無數名家。■譯者簡介嚴慧瑩台灣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當代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定居巴黎,專職文學翻譯。譯有《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獨子》、《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誰殺了韋勒貝克》、《反抗者》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