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培養自理好習慣

  • 點閱:16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教育孩子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五個好習慣”叢書——《培養自理好習慣》從兒童自我管理能和習慣培養的角度出發,具體而有步驟地闡述目標管理、有計劃、不拖拉、做事有效率,學會管理物品,學會理財和消費管理、情緒管理、體育鍛煉和飲食管理等內容,提供了可操作和有步驟的訓練反思步驟和指導。一個孩子只有做到了自我管理,他才能更有主動性和在學習上有積極性,才會自主地思考、探索、創新。而從生活做起的自理能力培養,不僅是好的習慣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將這些好習慣潛移默化地應用到生活和日后成人的各個方面中去。

教育孩子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五個好習慣”叢書——《培養自理好習慣》從兒童自我管理能和習慣培養的角度出發,具體而有步驟地闡述目標管理、有計劃、不拖拉、做事有效率,學會管理物品,學會理財和消費管理、情緒管理、體育鍛煉和飲食管理等內容,提供了可操作和有步驟的訓練反思步驟和指導。一個孩子只有做到了自我管理,他才能更有主動性和在學習上有積極性,才會自主地思考、探索、創新。而從生活做起的自理能力培養,不僅是好的習慣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將這些好習慣潛移默化地應用到生活和日后成人的各個方面中去。   孫云曉,從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40余年,現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總編輯、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授。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2000年被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標兵”稱號。
  40年兒童教育研究踐行者、中國兒童習慣培養與教育第一人、中國圖書獎和全國暢銷書獎獲得者、家庭教育圖書百萬冊銷售、新浪微博家教粉絲540萬博主。 李文道,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課題“少年兒童自我管理習慣培養與社會適應的關系”主持人。著有《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和《好好做父親》等書。
  現專注于自我教育、男孩教育、父親教育和親子溝通的研究,希望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服務于中國的家庭教育,幫助中國父母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能,通過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來提升孩子的成功水平、家庭的幸福水平以及社會的和諧水平。
  父母們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來,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兒童教育方法 ,就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
說得更徹底、更準確一些,兒童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說得更具體、更實用一些,就是通過培養仁愛助人、主動學習、 認真負責、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個良好習慣,促進少年兒童健康人格指標的實現。如何有效地去做呢?這套“五個好習慣”叢書及《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就是習慣與人格研究專家學者給予您的極為重要的建議。
  ——孫云曉
序言培養好習慣的六個步驟


第一章生活學習有目標
一個心理學實驗
1.目標,對孩子很重要
2.孩子有目標嗎
3.指導孩子管理目標
4.孩子的目標管理得怎么樣了
5.堅持就是勝利


第二章做事有計劃
“磨刀不誤砍柴工”
做事要有準備
1.孩子,為什么做事要有計劃
2.您的孩子,做事有計劃嗎
3.如何做事有計劃
4.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序言培養好習慣的六個步驟


第一章生活學習有目標
一個心理學實驗
1.目標,對孩子很重要
2.孩子有目標嗎
3.指導孩子管理目標
4.孩子的目標管理得怎么樣了
5.堅持就是勝利


第二章做事有計劃
“磨刀不誤砍柴工”
做事要有準備
1.孩子,為什么做事要有計劃
2.您的孩子,做事有計劃嗎
3.如何做事有計劃
4.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5.堅持就是勝利


第三章做事分輕重緩急
帕累托定律
最有價值的一課
孩子的問題,父母的麻煩
1.孩子,做事為什么要分輕重緩急
2.孩子做事分輕重緩急嗎
3.如何分清輕重緩急
4.孩子做到要事優先了嗎
5.好環境,好習慣


第四章做事講效率
富蘭克林的故事
1.為什么做事要講效率
2.孩子做事講效率嗎
3.如何做事有效率
4.孩子會利用時間了嗎
5.讓習慣與生活自然融合


第五章做事不拖拉
寒號鳥的悲劇
拖拉的孩子
1.為什么不能拖拉
2.孩子做事拖拉嗎
3.如何做事不拖拉
4.孩子,做得怎么樣了
5.好環境,好習慣


第六章物品放置有條理
生活無序多煩惱
1.為什么要有條理
2.孩子有條理嗎
3.物品有條理,生活有秩序
4.及時評估:孩子能迅速找到需要的東西嗎
5.尊重孩子的整理方式


第七章消費管理
金錢教育缺失釀悲劇
超前消費,“蘋果”成“苦果”
1.消費教育好處多
2.孩子會理財嗎
3.指導孩子消費管理
4.孩子有進步嗎
5.好環境,好習慣


第八章情緒管理
一個動物實驗
情緒與健康
情緒與成功
1.情緒管理,從認識情緒開始
2.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嗎
3.情緒管理有方法
4.孩子的情緒管理得怎么樣了
5.孩子好情緒,父母很重要


第九章體育鍛煉管理
中國孩子怎么了
中國孩子體質堪憂
1.體育鍛煉收益多
2.孩子喜歡運動嗎
3.科學鍛煉,強身健體
4.孩子的鍛煉合適嗎
5.好榜樣,好習慣,好身體


第十章飲食管理
少女瘋狂減肥餓剩一張皮
健康亮紅燈,飲食是主因
飲食乃身心健康之本
1.飲食,對發育中的孩子特別重要
2.孩子的飲食合理嗎
3.健康飲食,重在堅持
4.孩子的營養狀況怎么樣
5.飲食管理“大本營”—家庭


后記五個好習慣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如何做事不拖拉
  防拖拉兩步法:
  林恩?萊夫利在《不再拖拉:教你立即采取行動的7個步驟》中提供了一些方法:正視最糟糕的情況,如果你因為擔心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拖拉,那么你得做兩件事。第一步,想象出現過的最糟糕、最可怕的情況;第二步,設想出此事可能發生的最糟的情況以及你的處理方法。這種方法我們不妨稱之為“防拖拉兩步法”。
  當孩子為逃避某種可能的不良結果而拖拉時,比如因為怕寫不好作文,所以一直拖著不寫;因為擔心向朋友道歉有失面子,所以一直不去道歉;因為擔心考不上美術學院,所以不愿意學畫畫;因為擔心復習了也考不好,所以一直拖著不著手復習等,父母可以指導孩子試試這種“防拖拉兩步法”。
  第一步:
  要正視可能發生的最糟的情況,拿出紙和筆,把它寫下來。
  如果我(孩子)做了(某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發生在我(孩子)身上的最糟糕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對他人(比如爸爸、媽媽)有什么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的目的是使孩子有機會正視自己的恐懼,認識到各種借口的不合理性,使孩子內心重新鼓起行動的勇氣。
  
  第二步:
  我(孩子)能否接受這個(對孩子而言)最糟糕的結果?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他就有可能著手去做,因為經過上面兩步的思考,孩子已經認識到做某件事情的必要性。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父母可以重新考慮一下這項任務是否適合孩子;如果不適合,那么請把這項任務從孩子的日程表中永久地刪除掉。
  
  分解任務
  拖拉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不愿去做那些令人討厭的、棘手的事情。父母可以通過一些技巧,將乏味的、棘手的工作轉化為簡單的、有趣的工作,改變孩子的消極態度。
  在一家鐘表店里,有三只鐘擺在一起。其中兩只是舊鐘,一只是新組裝好的小鐘。
  兩只舊鐘“嘀嗒、嘀嗒”一分一秒地走著,看到新來的伙伴,其中一只舊鐘對小鐘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看你這樣小的身板兒,真有點擔心。恐怕當你走完3200萬次后,便吃不消了。”
  小鐘一下子嚇呆了:“天啊,3200萬次,那什么時候才能走完啊?”
  這時,另一只舊鐘發話了:“別聽他那么說。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鐘‘嘀嗒’擺一下就行了。”
  小鐘將信將疑:“天下有這樣簡單的事?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鐘很輕松地每秒鐘“嘀嗒”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發現自己毫不費力就已經擺了3200萬次。
  對于父母來說,一個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個復雜的任務分解成為一連串小的、具體的步驟,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直到完成為止。
  怎么樣分解任務呢?比如說孩子要看一本200頁的書,乍一看任務量很大,孩子也很容易望而生畏。父母如果引導孩子分解這本書,每天看10頁,每周看完50頁,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了。
  
  馬上行動
  兩個獵人前去打獵,路上遇到一只離群的大雁,于是兩個獵人同時拉弓搭箭,準備射殺大雁。這時獵人甲突然說:“喂,我們射下來后該怎么吃?是煮了吃,還是蒸了吃?”
  獵人乙說:“當然是煮了吃。”
  獵人甲不同意煮,說還是蒸著吃好。兩個人爭來爭去,一直也沒達成一致的意見。來了一個打柴的村夫,聽完他們的爭論笑著說:“這個很好辦,一半拿來煮,一半拿來蒸,不就可以了?”
  兩個獵人停止爭吵,再次拉弓搭箭,可是大雁早已飛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馬上行動,拖拖拉拉,可能就永遠喪失了行動的機會;而如果馬上行動,則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馬上行動,立即就開始做,不但可以省下記憶、記錄等手續,同時還可以卸下心里的重擔,不用總是把一件事情記掛在心上。
  
  設置最后期限
  在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帕金森法則:“你有多少時間完成工作,工作就會自動變成你所需要的那么多時間。”人的心理很微妙,一旦知道時間很充足,注意力就會下降,效率也會跟著降低;一旦知道必須在什么時間里完成某事,就會自覺努力,使得效率大大提高。人的潛力是很大的,限制時間通常不會影響身心健康,卻可大大提高辦事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對于孩子的事務,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跟孩子一起確定完成某項事務的最后期限。比如說孩子要記200個單詞,那么就要確立一個最后的期限,讓孩子知道每天他應該完成多少任務量。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