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漢人的社會邏輯 : 對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異化」角色的人類學解釋

  • 點閱:29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本書擴張馬克思主義物質生產的概念,將之引申到文化主體的生產,並經由整合了心理分析層次的實踐理論著手,處理集體與個體間的辯證性關係。利用台灣民間信仰田野中的豐富田野材料,作者有系統的分析了漢人社會與文化場域多層次間各種具有內在衝突與協商性格的社會行動(媽祖進香的個體與集體辯證學、廟宇競爭間的地方歷史書寫、國家與地方關於靈驗象徵的共同操作、神話與性別主體的塑造等);而由神話分析著手,結合心理分析取徑,作者也有系統的考察了漢人家庭生活中性別主體的複雜型塑過程,和漢人家庭內部各種二元互動關係間(父子、父女、母子等)的情感特質。本書中作者給予馬克思主義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異化、意識型態、生產等)新的用法,並以新的概念銜接方式(使用了超越性、慾望主體、錯誤認知、文化語辭、情感結構、謝神證言等相關概念)來討論漢人社會中的儀式與神話歷程。全書基本宗旨在於對漢人社會同時產生的統合性與分離性背後的社會文化機制進行整體性的討論與理解,並對既有漢人民間信仰研究提出全面的整理與批判。全書積極與當代各種學術潮流,如後現代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等進行對話,並試圖重建人類學研究的當代意義與價值,是能同時站在人文思潮最前沿、台灣民間信仰當代熱潮、與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發展等交會點之間,而能提出具有歷史文化深度之反省與分析的當代有關漢人研究的重要學術作品。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