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惡意的侵入 : 女性受虐經驗

  • 點閱:16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兩性不平等的社會風氣


  英美兩地許多關於女性社會地位的研究,對於男女權力不平等的根源仍存有歧見(是因為經濟結構?性別結構?還是兩者一起造成的呢?),然而無論如何,男女權力不平等卻是存在的事實。這個不平等的社會風氣,正是一般人用以看待男性暴力侵犯女性的大環境;也是女性本身對男性恐嚇暴行反應的基礎。


  女性劫後餘生的求存策略,很大一部分需視她們的資源而定。然而就業的可能性主要受到職業選擇的影響,職業的選擇又受制於教育程度,至於教育程度則受一些社會因素,如社會階層、種族與性別等的限制。女性從成長的過程中也已經學習並且體會到她們相對於男性的脆弱特質,她們的世界與男性的世界截然不同。在家庭生活中女性通常被認為應該留在家中,並負擔家務的責任。這種在勞動方面的性別區分,對女性參與社會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即使女性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工作,她們的身份還是與「家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論是形象或實質上。男性侵犯女性的定義由「公眾」(男性)的世界決定,而非「私人」(女性)的世界決定。如果女性遭遇的暴力大部分發生在女性自己家裡的話(大部分數據卻顯示,女性遭遇的暴力案件,的確以發生在家庭居多),那麼一個被分割成私人與公眾兩大部分的社會,必然不會認為發生在私人部門的暴力侵犯是嚴重的「犯罪行為」。因為所謂威脅到社會指的是威脅到公眾部門。然而發生在女性身上的犯罪行為,即使是在家庭以外發生,還是有可能被視為「私人」問題,不會受到應有的重視。換句話說,任何犯罪行為的侵犯者為男性,且被侵犯者為女性的情況,不管發生的地點在家庭與否,都可能被以「私人的紛爭」處理。性騷擾就是最好的例證,許多性騷擾案件不是被貼上「個人的吸引」的標籤,就是被以「人格的分裂」處理。


  對抗男性對女性的暴力侵犯首要條件在於爭取女性在家庭生活外的自主權,以及去除性別不平等的限制。例如,推翻女性在教育或就業方面的傳統形象,對女性其他方面的傳統既定形象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女性的平均薪資只有男性的五分之三到三分之二;位居要職者較少,以兼職或做一些不重要的工作與職務為主;而且最有可能做一些「女性」的工作。另外,女性的教育方向與就業有異曲同工之趣,現存的教育系統仍傾向於培育女性成為傳統母親或妻子的角色,而非職場上的「公眾」角色。因此,對抗與改革就業或教育系統的傳統形象,又是另一個挑戰男性暴力侵犯女性的基本要件。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