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金閣寺

  • 點閱:19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在這裡看不見金閣的形狀,只看得見滾滾的濃煙和衝天的火焰。樹叢間飛舞著無數的火星,金閣的上空宛如撒滿了金沙。   1950年,京都名剎金閣寺在深夜時分陷入一片熊熊大火。這座完工於1397年,表面敷貼金箔的木造建築霎時毀於火海。縱火者是寺內一名年輕僧侶,他毀滅這棟屹立五百餘年的傳世建築的理由是:「我對金閣寺的美感到嫉妒。」   本書即為三島由紀夫根據此一震驚社會的新聞事件,實地考察、蒐集資料後,於1956年發表的作品。對於這名狂人的成長、經歷、犯罪的心態及過程,作出糅合想像與事實的描述。發表後震驚日本文壇,旋即譯介為各國文字,轟動全球,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內文摘錄第一章   小的時候,父親常常講有關金閣的故事給我聽。我出生在舞鶴東北面,一個突出日本海的荒涼海角。父親的故鄉並不在這裡,而在位於舞鶴東郊的志樂村。在這個偏僻的海角上有一家寺廟,眾人懇請父親加入僧籍。父親答應了,做了寺廟的住持。在當地,他結婚,生下了我。   在成生海角的寺廟附近,沒有合適的中學。所以,當我已屆讀中學的年齡,就離開父母,寄養在叔父家裡。叔父家正在父親的故鄉志樂,在那裡有一所東舞鶴中學,便於我每天走路去上學。老家志樂經常是陽光明媚。一年之中的十一、十二月,即使是萬里無雲的晴朗天氣,一天也要降四、五次陣雨。我想自己變化無常的情緒,可能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形成的吧。   五月的黃昏,從學校回到叔父家,我可以從二樓的書房透過窗戶眺望對面的小山。山上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夕陽下,翠綠的山腰格外美麗,猶如立起的一扇金屏風。看到這樣的景象,我立即就聯想起金閣來了。在照片上或教科書裡,我經常看到現實中的金閣。然而在我心中,父親所講的金閣的幻影,遠遠勝於現實的金閣。   父親從不曾說過,現實的金閣是金碧輝煌、金光閃爍的。根據父親的描述,人間再沒有比金閣更美麗的東西了。我從字面和音韻上理解著金閣,我內心裡描繪的金閣,在世間是獨一無二的。   當我看見陽光閃耀在廣袤的水田上時,我常想,這就是金閣的投影吧。福井縣和京都府的交界處,有一座吉阪山,恰好位於正東方。太陽從山頂上升起,京都在相反的方向。我透過山谷的晨暉,望見高聳入天的金閣。就這樣,金閣似乎無處不在,而現實中我卻從不曾看見。這一點,它似乎就像大海一樣。舞鶴灣位於志樂村的西面,有四公里多的路程。因山巒橫亙,無法看見蔚藍海洋。但是在這片土地,經常可以感受到大海的氣息。偶爾起風的時候,就可以嗅到海的味道。如果海上起暴風雨,許多海鷗就會奔竄至此,飛落在田野上。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