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來自寧波慈城的色白如玉的水磨年糕,您是否想起兒時搡年糕的場面,憶起年糕團入口時清新的米香?
慈城毗鄰河姆渡文化遺址,水稻栽培歷史悠久。金秋時節,優質晚稻粳米豐收,人們便用新米來做年糕。
將水磨米粉蒸熟,經過搡搗,年糕便做成了。做年糕的人家都會備好咸菜、芝麻糖等,供在場的鄰友裹食年糕團。從搡好的粉團里抓一塊出來,揉壓成薄片,裹入成萊或芝麻糖,就是一個年糕團。做年糕時鄰里之間往往互相幫忙,並以年糕團彼此饋贈。因此,這是小孩子們以至全家人最為開心的時刻,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在寧波地區,編輯們走訪農友、水庫、作坊、百姓人家,采集相關知識,集結成這本《慈城︰寧波年糕》專書。
全書包含稻米、工藝、食譜、科學和知味鄉親五個篇章,完整呈現寧波年糕由原料、加工到煮食的各個方面。食譜篇記錄46道年糕萊,分別以煨、烤、爆、煮、燴、蒸、炒、煎、蜜汁、拔絲等方法烹調出具色香味的萊肴。記錄清晰,淺顯易懂,人人皆可依此動手做,讓家人享受年糕的各種好滋味。年糕以其素樸本質、百搭皆宜的特性,還可激發個人創意,在餐館和家庭里持續展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