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聖母瑪利亞在中國 = The Virgin Mary in China

  • 點閱:10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閩東天主教歷史悠久,從教民眾為數眾多,乃一典型的天主信仰濃郁之區。天主教對當地民眾日常生活及風俗習尚涉入之深、改變之多、影響之廣在中國歷史上也頗顯異數;閩東天主教與中國天主教休戚相關,影響深遠的「禮儀之爭」即在閩東肇其端,職此之故,閩東天主教在中國天主教史中佔有獨特地位。閩東地區歷來是西班牙多明我會的傳教區,閩東天主教受其影響,呈現出鮮明的多明我會神學色彩,這突出表現於其所崇奉的玫瑰聖母風尚中。與此同時,閩東地區素具鮮明的地域文化,諸多女神棲身於此,廟宇林立,香火鼎盛,乃一女神崇拜繁盛之域。天主教的玫瑰聖母堂與本土民間信仰中的聖母廟比鄰而居,形成了一頗為引人側目的宗教景觀。本書將以歷史學的視角,探討閩東地區固有之女神崇拜與天主教聖母崇拜之間的關聯。本書共六大部分。首先,作為引論,作者基於實地的田野考察,指出當今閩東地區多元宗教生態下,中西女神雖呈現出不同的面相,但她們仍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在闡述此一論斷之前,將回顧相關的學術研究史,並就本書所依據的文獻資料以及相關概念作一交代。第一章探討瑪利亞神學形象的起源與構建。有關童貞女瑪利亞的崇拜儀式和神學理論,在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但根據聖經正典,我們無法勾勒出瑪利亞完整的生平事蹟,後世羅馬教會所宣揚的諸多瑪利亞神學教義及其崇拜儀式,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填補這一空缺的是所謂的「偽經」以及後來的聖徒傳記。明季入華耶穌會士向中國人所宣揚的瑪利亞神學體系即是源於此,故有必要對偽經和聖徒傳記中所構建的瑪利亞形象作一鋪陳。第二章溯源多明我的聖母崇拜傳統及其海外傳播的歷史。通過對多明我會的歷史考察,作者認為多明我會形成了獨具本會特色的聖母崇拜,即聖母無玷始胎教義上的消極立場與玫瑰聖母大眾崇拜中的積極立場相輔相成。借助於西班牙王國的殖民活動,多明我會在海外傳教,西班牙人的聖母崇拜也隨之被引介。與此同時,歐洲的聖母崇拜在海外傳播的過程中也不斷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以致瑪利亞多少呈現出某種本土色彩。第三章描繪瑪利亞的中國初容。早在唐、蒙元時期瑪利亞便隨著基督教傳教士而踏足中國。從明天啟年間至今,陸續有漢文景教文獻發現問世,通過對史料的爬梳,我們或許可以勾勒出瑪利亞在華最初的形象。蒙元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在漢文文獻中稱之為「也里可溫」,主要的派別為聶思脫里派和羅馬天主教會以及其他一些東方教派。1951年在揚州出土一塊拉丁文墓誌銘的墓碑,刻畫有瑪利亞抱耶穌像,學術界稱之為「揚州聖母」。瑪利亞第三次入華為明清之際天主教傳教活動,在利瑪竇等人從肇慶到北京步步為營的宣教事業中,幾乎每一關鍵環節都顯露出瑪利亞的身影第四章關注中西近世交往的獨特歷史背景,即明王朝在反擊「倭寇」戰爭中與「佛郎機」人相晉接。福安甘棠堡正是「反倭」的產物,而稍後,明王朝「海禁」政策的鬆弛則為天主教傳教士入華傳教提供了可乘之機。多明我會士歷經多次努力,最終得以在福安傳教,但卻對甘棠堡束手無策。作者認為,本土神明崇拜於海患之後的甘棠堡社會秩序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抵禦天主教傳入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五章與第六章聚焦於閩東一域的女神崇拜文化。借助於明季謝肇淛的長溪遊歷,追尋此地早期的女神:太姥、天冠;以民間頗具聲望的兩位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天上聖母媽祖為個案,重點闡述她們在閩東地區的歷史流變、神異傳說、信眾群體,並就兩位女神閩東本土特點以及與瑪利亞崇拜之間相互融攝的文化現象作一探討,以期理解閩東地區對外來神明接納的機制,也將論及本土女神與新來之天主的關係。

代國慶,山東東平人,1981年10月出生2000–2004年,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2004–2007年,華南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學位論文《天主教獨身主義的起源與歷史演變》2007–2010年,華南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位論文《明清之際聖母瑪利亞的中國形象研究》2010–2012年,福建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研習,出站報告《中西女神的相遇:閩東女神崇拜與天主教通俗信仰研究》2013年至今,任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基督教會史、明清天主教史聯繫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郵編:510631電子郵箱:sddefe2008@163.com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