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 點閱:23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特別企劃  新井一二三X米果對談東京VS.台北跨城對談→如愛的旅行,無法放棄……
走再遠,終究要回到家,否則,我們不是旅行,而是自我放逐了……新井一二三說,人生最重要的一些事情,都是在一個人旅行的路途上學到的。
本來,世界只是東京都新宿區的小巷;過一條大久保通的小馬路,就是大冒險。二十歲的夏天,站在北京火車站,一班通往莫斯科的列車,可以到柏林、巴黎、羅馬、倫敦、阿姆斯特丹……世界越來越大,越來越寬廣。這是一場尋找世界入口的成年禮,為了進入世界,人必須離開家,旅行磨練的真諦不在於去了哪裡,而在於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條路。新井一二三學習在旅途上丟掉自己的孤獨與眼淚,來到中年行走,很多事情可以放棄,但偏偏對旅行不肯死心!舊地重遊十七年後的香港,少了臭味多了錢味,世界變化太快;東京換了新地標,同一條路的風景竟然變得很不一樣;尋找第一個出現在日本教科書上的西方人,南蠻情結是一場世界性的歷史劇……去到不同國度,用不同的語言交換思想,年輕時咀嚼自我矛盾與風格。現在影響家人,孩子,朋友……一輩子如愛旅行,永不放棄。
【新井一二三☆旅人精神】★世界的大小是自己的腦袋大小決定的。★旅行不需要每年出國,而是對遠處的憧憬,想發現另類生活的渴望。★年輕朋友,多旅行;年紀大的朋友,趁身體健康多走幾個地方。★旅行的真諦不在於去哪裡、看什麼,而在於用自己的兩條腿走路,用自己的兩隻眼看世界,活出跟別人不一樣,獨一無二的人生來。

特別企劃  新井一二三X米果對談東京VS.台北跨城對談→如愛的旅行,無法放棄……
走再遠,終究要回到家,否則,我們不是旅行,而是自我放逐了……新井一二三說,人生最重要的一些事情,都是在一個人旅行的路途上學到的。
本來,世界只是東京都新宿區的小巷;過一條大久保通的小馬路,就是大冒險。二十歲的夏天,站在北京火車站,一班通往莫斯科的列車,可以到柏林、巴黎、羅馬、倫敦、阿姆斯特丹……世界越來越大,越來越寬廣。這是一場尋找世界入口的成年禮,為了進入世界,人必須離開家,旅行磨練的真諦不在於去了哪裡,而在於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條路。新井一二三學習在旅途上丟掉自己的孤獨與眼淚,來到中年行走,很多事情可以放棄,但偏偏對旅行不肯死心!舊地重遊十七年後的香港,少了臭味多了錢味,世界變化太快;東京換了新地標,同一條路的風景竟然變得很不一樣;尋找第一個出現在日本教科書上的西方人,南蠻情結是一場世界性的歷史劇……去到不同國度,用不同的語言交換思想,年輕時咀嚼自我矛盾與風格。現在影響家人,孩子,朋友……一輩子如愛旅行,永不放棄。
【新井一二三☆旅人精神】★世界的大小是自己的腦袋大小決定的。★旅行不需要每年出國,而是對遠處的憧憬,想發現另類生活的渴望。★年輕朋友,多旅行;年紀大的朋友,趁身體健康多走幾個地方。★旅行的真諦不在於去哪裡、看什麼,而在於用自己的兩條腿走路,用自己的兩隻眼看世界,活出跟別人不一樣,獨一無二的人生來。 新井一二三
新井一二三:「就是在那漫長的旅途上,我逐漸跟那個不知天高地厚但恨不得闖世界的小女孩告別,踏上了成人之路。過十多年回到日本的時候,親朋好友都還記得我,但是我已不記得從前的自己了。」   日本東京人。大學期間以公費到中國大陸留學兩年,期間遊走雲南、東北、蒙古、海南島等各地,回到日本擔任「朝日新聞」記者,後移民加拿大,在約克大學、懷爾遜理工學院修習政治學與新聞學,並開始用英文寫作。1994年到香港,任職「亞洲週刊」中文特派員,同時在「星島日報」、「蘋果日報」、「明報」發表散文及小說。她的《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在中國出版後,引起學子的閱讀熱,2012年3月赴北京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演講,受到熱烈迴響。中國媒體說:用中文寫作的新井一二三,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文化橋樑。她目前在日本明治大學任教。專欄散見台灣自由時報、國語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各大媒體。 如愛的旅行,無法放棄……新井一二三X米果東京VS.台北跨城對談
編按:新井一二三說:「人生重要的事情,我都是在一個人旅行中學到的。這句話,觸動我們的想像與思維,於是策劃本次寶貴的對話。米果專注日本現象,她的專欄其高度瀏覽率與回應成為讀者認識日本的指標之一。希望透過兩位在不同領域的關注與經驗,提供關於「旅行」、「自我」、「追求」、「勇氣」、「行動力」等等面向的建言與分享。對談人:新井一二三(以下稱新井)日本人,現居東京。以中文寫作的她對台灣情有獨鍾,活躍於華文創作圈,許多年輕人透過她的作品認識日本。目前在日本明治大學任教,專欄散見台灣自由時報、國語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各大媒體。 對談人:米果(以下稱米果)台南人,現居台北盆地邊緣。文字工作者。她回應衛生署長的〈不結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一文,讓數十萬名網友拍手叫好。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寫的〈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點閱率更逼近一百萬人次。大田出版作品《只想一個人,不行嗎?》、《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個性化的書寫與觀點得到許多讀者共鳴。 1.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旅行的氣氛是「壯遊」,是「尋找自我的定位」;而新井一二三在本書說,旅行就像戀愛一樣。請問兩位對於「旅行」與「自我」之間的探索關係?
米果:二十歲之前,旅行的重點就是「玩」,將自己「置中」景點的拍照模式,還有返國之後的購物戰利品所產生的幸福感,足夠撐到下一次出發,起碼有存錢與累積假期的動力。大概在四十歲之後,旅行比較像是轉換一個地方生活,沒有太多嚴肅的動機,抵達或離開都很平淡,維持那樣的溫度就好。有時候甚至連行前規劃都很隨意,也沒有非吃不可或非去不可的壓力,重複住同樣的旅館或去同樣的地方都沒關係。比起到遙遠而陌生的地方探險,反而比較喜歡在熟悉的地方散步,沒有時間壓力的走來走去,最好。新井:年輕時候有條件去「壯遊」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在日本正屬於那幸福的一代。「尋找自我的定位」也是很正面的態度;同一件事,由日本人說來,變為「尋找自我」,這樣就比較麻煩了。因為自我這個東西像一顆洋蔥,不管你剝了多少層皮,永遠找不到核心,反而教你流眼淚的。「定位」倒會是積極的行為;穿穿不同的衣裳、說說不同的對白,然後決定你這輩子要演什麼角色。「自我定位」完成了,下一步就能去找理想的對象。戀愛的本質是對美的憧憬。無論對方是人、物,還是地方,都可以抱有熱呼呼的愛情。我對從葡萄牙經馬六甲、澳門到長崎平戶的「南蠻之路」,有長時間的憧憬,可說猶如戀愛。對米果說的「反而比較喜歡在熟悉的地方散步」,我有同感,只是這個世界的變化實在很大很快了。有時候,本來打算再訪的地方,過幾年再去,消失得乾乾淨淨,根本就不存在了。例如一九九七年夏天去北京城南,在當年充斥京城的東北菜館之一吃了朝鮮冷麵。那是我這輩子嘗過的冷麵裡最好吃的一碗。可是,沒幾年工夫,不僅那家館子而且整條街都從這地球上消失,令人覺得很失落,好比人生一切猶如幻想。也許,這都可以說是旅遊的樂趣,雖然像說寂寞也是人生味道之一。米果:關於旅行,我很少想到「自我定位」這麼複雜的問題,應該是說,從來沒有想過吧!(笑~)人生至此,回想起來,好像都過得太簡單隨興了,對於出國旅行,比較期待的是那種「明天可以在其他地方醒來」的興奮感。如果對於人生有什麼改變,大概會因為溝通語言不同,反而會捨棄迂迴或暗示的表達方式,而採取直接簡短的用詞,這是我在日本住了一年,返回台灣之後的最大改變。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常常被日本人說,「因為妳是外國人,所以沒關係」,因此就變得沒那麼在意措辭用字吧,真是失禮。至於,重複到同一個地方旅行,好像快要變成中年過後的症狀了。如果曾經造訪過的地方還維持原狀,會有安心感;若是消失或改變了,也只是看著眼前景色,在內心自言自語:果然,世界是沒有辦法一直維持原狀的啊
2. 世界的入口究竟在哪裡?這個質問對兩位來說有沒有特殊的發現?而這個發現是否影響自己的未來?
新井:會的。年輕時候,第一次出國旅行,要去什麼地方?這個問題關鍵性地重要。雖然世界的入口處處都有,但是每個人都得選擇自己要從哪裡進去。比如說我,大學時期學中文,去中國留學,遊遍大陸,可說決定了後來的事業。要學外語該趁年輕,因為學生時代的自由時間最多,記憶力也最強。充分利用青春時期豐富的時間,打好了專業基礎以後,不管去哪裡做什麼,都有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參照系了,看問題、想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了。這一切的原點,就是當初看定世界的入口在哪裡。米果:世界的入口,應該是入籍日本的舅舅送來的禮物,一冊厚厚的日本攝影集,封面是兩張能劇的面具,小時候我看那書封會做惡夢,但是書內照片至今猶然印象深刻。有和服、鯉魚旗、人形娃娃、類似新宿銀座等街道的照片,對我來說,那是另一世界存在的證據,雖然不會講中文或台灣話的舅媽早就是證據了。不過卡通《摩登原始人》應該也算是入口吧,有一陣子,很想住那樣的房子,穿獸皮圖樣的衣服,曾經幻想過,到底要搭什麼公車才能到摩登原始人的城市去,但那畢竟是卡通啊!新井:聽台灣朋友們說,由他們看來日本是另一個世界,我都禁不住羨慕他們。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日本人,似乎集體失去了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力,顯然跟戰敗而被迫放棄之前的殖民地有關係。日本人往往認為廣大外界屬於敵人,所以要出門的時候,心理障礙會很高。但是,要進入「世界」的話,首先非得推開家門不可的。看起來很重的門,其實說不定輕輕碰一下就會開。講回我自己,小時候看外國的少女小說,恨不得變成海蒂去阿爾卑斯山上的爺爺家住,因為在那兒可以蘸著融化的瑞士起司吃麵包片!米果:其實我一直都有個想法,台灣可能是不斷被殖民統治,不管是原住民還是歷史各個階段的外來移民,起碼都有過「下山」、「渡海」這類的移動經驗,因此體內除了冒險的基因之外,還保有「好奇」跟「隨遇而安」的性格特質吧!但「隨遇而安」之中又有相當成分的不妥協,這是很衝突的部分,但也是優勢吧,譬如遇到西洋臉孔的外國人,或是被外國語言問路時,台灣人就很「雞婆」,比手畫腳,或很愛講「OK」、「How are you」,然後想辦法找到會說外國語的人來幫忙,好像覺得,讓外國人在台灣迷路是很不應該的事情吧!但我在日本旅行時,很愛跟長輩問路,可能是會說一些日語的關係,被讚美日文不錯時,會有點得意。
(未完) 003【東京X台北雙城對談】如愛的旅行,無法放棄……新井一二三VS.米果013【自序】一輩子的旅人
{卷壹}尋找世界的入口018尋找世界的入口033獨立,從一個人走路開始045無法放棄旅人生涯050重遊舊地:十七年後的香港
{卷貳}東京旅行故事058東京交通物語067人生的溫泉旅館080天空樹教東京人重新發現淺草的魅力083日本美食之鄉:靜岡縣086梓二號之旅
{卷参}旅行家的飯桌092玫瑰色烤羊肉095粉紅色魚子沙拉和藍色起司098筷子和牙齒之間101俄羅斯式生魚片104稻草富翁的可樂餅107日本菜的凋零110東方女孩闖世界114世界文化遺產的弔詭
{卷肆}獨特的旅行一冊:日本人的南蠻情結120馬六甲紀行:聖方濟各的螃蟹142平戶:如愛的旅行198雙城記:澳門與長崎 尋找世界的入口
1我在日本東京長大。對小時候的我來說,世界是很遙遠的地方。世界是美國,世界是歐洲,都是在電視旅遊節目裡能看到,但是我身邊沒有人去過的地方。講語義的話,世界是包括地球上所有國家和地區以及男女老少全人類的,當然也應該包括日本在內。可是,當年住在東京都新宿區的小巷裡,我的活動範圍特別小,跟大世界簡直沾不上邊似的。如果有人告訴我,你也是世界的一分子,恐怕我以為他是個騙子。從我家到學校,新宿區立淀橋第四小學校,走路不到三分鐘,而且巷子特別窄。窄到什麼程度呢?兩個行人擦肩而過,都需要側身的。有一次我家對面的同學家房子失火,但是救火車開不進來,只好把消防水管放得很長很長,花好幾個鐘頭才滅了火。那是我小學二年級的冬天,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可是心中的不安至今記憶猶新。那一帶密密麻麻蓋的木造房子,都是平房或者兩層樓,包括我自己住的家。有些大機關,如當年的日本國鐵或者日本銀行,為職工家屬蓋的宿舍是四層樓的水泥公寓。那是附近最高的樓房,由我看來夠氣派。所以,我的世界不僅很小,而且很矮。下課回家以後上河合樂器的音樂教室、書法班、珠算班,都是在走路五分鐘的範圍內。有時候,替母親去買東西,也都在家附近個人開的蔬菜店、麵包店、鮮肉店、南北乾貨店。平時去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同一個學區裡面的一些朋友家。路上要經過一條大馬路叫大久保通,有個紅綠燈的,看右看左後走過馬路,對當時的我來講,是最大的冒險了。
2我懂事的時候,家裡已經有一輛車。到了週末,父親會開車帶我們去東京郊外的河邊、海邊、山區等等。講距離的話,大概每一趟都有上百公里吧。但是,我並不覺得我的世界因此而擴大了多少,因為我自己只是坐在父親開的車子裡,並沒有離開父母提供的環境。我從小就相信:有自由的地方才稱得上世界。電視節目裡出現的外國人都顯得好快樂,好自由自在。否則的話,我也不會幻想:長大以後一定要去闖世界。有幾次,我自己去過住在東京東部的姥姥家,是大約一個小時的旅程。單獨一個人出門,坐電車看窗外的風景。那感覺很自由,討人喜歡。我從小就喜歡鐵路多於汽車。因為鐵路上有別人,有社會。
3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九七○年的暑假裡,父親開五百多公里路的車子,帶我們去大阪參觀了世界博覽會。那是在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會以後,全日本都好期待的國際性活動。許多人從東京坐剛開通不久的新幹線去了大阪。我也好憧憬據說跟子彈一樣快的新式列車。但是我家孩子多,那年老五弟弟正在母親的肚子裡。坐新幹線去,會很麻煩,費用也會非常貴。所以我們還是塞在父親開的小車子裡去了。夏天的大阪特別熱,只比夏天的台北好過一點點而已。那年,大弟弟四歲,妹妹還不到兩歲,母親挺著大肚子,一家六口子排隊參觀一個一個場館實在不容易。可是,我們手裡有一人一本所謂的「世博會護照」,是進一個場館就給你蓋一個印章的,和真正的護照上蓋出入境圖章一樣。我恨不得拿那本護照,到各個國家的場館去收集更多的印章。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從小跟我性格完全不同,乖乖的,就沒有那種欲望。父母拿我沒辦法,叫我自己去逛會場。我會看看哪個場館外邊的人龍比較短,容易進去。反正,我感興趣的主要是不同國家的印章,而不是裡面的展覽,所以去哪個場館並不重要。
4就那樣,我自己進入了一個東歐國家的場館,好像是匈牙利的。裡面有什麼展覽,我一點都不記得了。卻至今忘不了,那場館裡賣著一種食品,是當地風味。我特想嘗一嘗,所以跟母親要了錢,買來吃。上面有白色的醬,看起來像生日蛋糕上的鮮奶油,可是吃起來一點也不甜,反而是酸酸的。現在回想,應該是酸奶油(sour cream)吧,可當時的我就是吃不慣,非得偷偷地扔掉,因為生怕母親知道了以後會罵我浪費錢。沒有錯,我是浪費了錢。但我是被它的異國情調所吸引,就是想嘗一嘗,結果吃不慣都心甘情願,因為吃不慣的東西更加充滿異國情調。那天,我似乎生平第一次摸到了世界的門。那兒是沒人排隊的冷門場館,賣的食品味道很奇怪。可是,一個人站在微暗而稍冷的屋子裡,我暗自感到興奮,好比發現了父母都不知道的祕密。世界的入口在哪裡?我大概是那個時候開始尋找的。
5上了初中以後,我看了許多日本人寫的旅遊文學。也許跟大阪世博會上的經驗有關吧,對大家想去的美國、英國、法國等,我始終不大感興趣。反之,相對少有人去的地方,如東歐、西班牙,還有南太平洋上的島嶼新喀里多尼亞等等地方,會刺激我的旅遊夢想。不過,無論如何夢想,當時的我是沒有條件去國外的。一九七○年代的日本,出國旅遊剛開始流行。但那是新婚夫妻去度蜜月,或者考取獎學金去留學,又或者農民賣土地忽然發了財等,在種種特殊的情況下才可行的大事業,而並不是小孩子說了父母就會答應的事情。所以,我初中時候的初步計畫是:盡量在日本國內去單獨旅行。我深信旅行會打開世界的門。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