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詮釋《論語》「克己復禮為仁」章方法的反思

  • 點閱:22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本文通過對《論語》中「克己復禮為仁」一章的討論,首先論述了仁與禮的關係,指出仁所代表的主體性賦予禮以內在價值,因此無仁之禮,一定變質為形式主義,從而糾正了一些學者偏重從社會性解釋仁與禮之關係的看法。其次指出「克己復禮為仁」章的主題是顏淵問仁,而孔子回答的也是關於仁,可見,一方面只有通過克己復禮才能夠歸仁,因此討論克己復禮絕不能離開仁;另一方面「克己復禮為仁」是修身的問題,所以要有歸仁的成果。正是在以上論證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回應了當年何炳棣對作者的批評,並反思了詮釋的方法問題。最後,本文闡發了孔門「克己復禮為仁」的學問所具有的精神性人文主義和修身哲學意義。

本文通過對《論語》中「克己復禮為仁」一章的討論,首先論述了仁與禮的關係,指出仁所代表的主體性賦予禮以內在價值,因此無仁之禮,一定變質為形式主義,從而糾正了一些學者偏重從社會性解釋仁與禮之關係的看法。其次指出「克己復禮為仁」章的主題是顏淵問仁,而孔子回答的也是關於仁,可見,一方面只有通過克己復禮才能夠歸仁,因此討論克己復禮絕不能離開仁;另一方面「克己復禮為仁」是修身的問題,所以要有歸仁的成果。正是在以上論證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回應了當年何炳棣對作者的批評,並反思了詮釋的方法問題。最後,本文闡發了孔門「克己復禮為仁」的學問所具有的精神性人文主義和修身哲學意義。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