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孔子之道

  • 點閱:19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自序孔子、孟子、歐陽修、朱熹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四個人物,而孔子居首的地位不僅是時間最先,並且是境界最高。如此,孔子雖是中國史上最受人敬仰的「至聖」,但在人性上他使人「敬而遠之」,而在知識上他難免被人誤解,因為「曲高和寡」是智者入世的原罪,不能超越孔子豈能正確了解孔子。孔子出現於中國文明的早期,其識後人竟無法超越,此種「安排」既神秘又不幸,它使中國歷史極為早熟卻難以成熟。事到如今,中國人最多將孔子奉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而不繼承孔子之道以樹立國家新猷,原來孔子的孤獨是因為聖人的超凡及隨俗,後來孔子的孤獨是由於中國的衰敗及西化。孔子的思想臻於極致的人文主義,天人之際是孔學的懸念,於此上帝信仰雖未清楚呈現,但人本觀點顯然已經破除。「天」究竟是神,只是神還在天上,儒家看不到的高度實為天下的極限,這本是世間的限制,並非孔子的疏忽。易言之,上帝不啟示人發覺上帝則人不能成為上帝信徒,孔子是人文之秀而非宗教之師,這是孔子得天獨厚的徵兆,因為受神啟發而變成教徒者必有知識上的迷失。孔子之道是以善審美且以善求真,這不是道德主義而是求道精神,畢竟道德是做人的課題,而認真做人不止於為善,且必力求完美。孔子對於道德的論述最多,但其道德論述以知識為本而以真理為的,此乃正大的論道,所以常有「不近人情」的說法。孔子對於藝術的論述甚少,這是因為美感並非文明的精華,而其義理與道德一致,卻難以言明。孔子對於政治極為關注,這是由於政治是淑世的要略或是行道的要務,而失政是殘害蒼生的人禍。孔子生活簡約樸實,甘心默默無聞而死欲速朽,其性靈脫俗,能愛人能惡人,盡己而已。孔子自知有為人典範的格調,但他教人獨立自學,不欲他人追隨模仿,「萬世師表」雖非他所排斥的名譽,然而「聽從良知」才是他對凡人的期望。當今尊孔者無幾,而自大者無數,這雖無損於聖人的神格,但君子之憂確實因此加劇,末世乃應更有救世的疾言壯舉。《孔子之道》一書是《論語道義》的重編,其意在於顯示孔子思想的真理體系,為此《論語》原來的篇章必須改變次序、語句常有分解、甚至文例多所重複。此情表示孔子確有完整的世界觀,然其周全性或深刻性稍有不足,讀者若以求道的態度硏究此書,便知孔子思想恢弘,豈是老學究所能比擬。作者撰述此書是道義所驅,希望公理不死於小人之間,即使亂世行將自毀。王世宗台北花園新城挹塵樓2019年12月7日

王世宗英國里茲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