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春俗如歌 廣東春節

  • 點閱:22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春俗如歌:廣東春節》內容簡介:文化遺產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功不可沒。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結著民族的情感,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共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我國正處于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是全體社會成員加強溝通和增進情感的橋樑,是廣大群眾共同的精神紐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春俗如歌:廣東春節》內容簡介:文化遺產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功不可沒。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結著民族的情感,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共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我國正處于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是全體社會成員加強溝通和增進情感的橋樑,是廣大群眾共同的精神紐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葉春生,男,1939年10月出生,廣西靈山人。1959年9月至1964年7月,就讀于中山大學中文系;1964年9月至1967年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學位,師從“中國民俗學之父”——鐘敬文先生,1968年至1978年任信宜縣委辦公室主任;1978年至今,任教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會(ISFNR)會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民俗學、民間文學、俗文學、嶺南民俗文化及神秘文化研究。曾兩次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三次獲廣東省民間文學著作評比一等獎,中國民間文藝理論著作山花獎等,并榮獲2004南粵優秀教師稱號。出版了《廣州的故事和傳說》、《民俗美》、《簡明民間文藝學教程》、《嶺南風俗錄》、《嶺南俗文學簡史》、《廣府民俗》、《嶺南民間文化》、《俗眼向洋》等著作。 秉承中州放異彩古俗嬗變,充滿活力/1春無來去,節慶天成/5融通四海,輻射五洲/11嶺海春俗數家珍冬至大過年/15祭灶入年關/18花街的年味/21花卉的語言/23新春風俗歌/27壯族年晚歌/30龍獅鬧春歡/34粵北舞春牛/39潮汕扣英歌/45連山裝古事/47出春色、賽大標/50放狗圍獵/53新春美食的蘊意/56粵西做年例/60十五夜偷青/64生菜會觀音開庫/67紅紅火火鬧花燈火樹銀花不夜天/75相聚于潮州意溪燈會/80擊鼓報猜,妙趣橫生/85梅萊有個“橋樑節”/88火龍辟邪又慶豐/90喜吃元宵丸,家家慶團圓/93神秘的元宵玩術/99溫馨的年俗記憶大年三十團圓夜/109大年初一迎財神/114正月十五慶元宵/119各處鄉村各處例/123百變多姿嶺南春嶺南春俗的嬗變/135嬗變的動因與中介/140年俗復歸彰顯的人文情懷/146春節向世界展示中國魅力/159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