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理想家:2025

  • 點閱:20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內容簡介

2025年,你會住在哪裡?以怎樣的方式與這個世界保持聯繫?看見嗎?這個未來並不遙遠,它是可以觸摸的。這是一個以建築設計的方式,發自未來的邀請——來這裡,和我們一起探討中國未來居住方式變化的趨勢與可能,一同窺見改變。我們關注城鄉變遷、關注空氣質量、關注蟻居、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天然聯繫、關注對自然的保護、關注科技與智能模式、關注原初生活形態、關注超老齡社會背景下的人居狀態……關注“家”的意義。在《理想家:2025》一書中,日本中生代設計師原研哉,聯合國際級建築師/建築事務所:張永和、張軻、馬岩松、張雷、梁井宇、島田陽、華黎、大舍、Crossboundaries、王昀、NEXT Architects、青山周平、王輝,以及建築學界研究者史建、周燕瑉,探索未來十年場景下,建築與居住的種種可能。「我們與具備優秀創造力的建築師一起合作,把潛在的未來社會發展問題、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產業發展的可能性,以史無前例的創新想法通過“居住—家”的形式可視化地呈現給社會。」「我們重新審視各個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革新浪潮。同時還希望能夠以普通民眾便於接受的形式提供啟示,以便幫助人們探索出適合自身生活的家,由此啟發出更具智慧的人居關係。」——原研哉「作為一個建築師或者設計師, 首先不僅要掌握熟悉建築領域、 設計領域之內的知識和狀況, 還要關心建築學、設計領域之外的東西。從領域裡面突圍出去,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參與到更大的社會問題中去。 」——張永和「我經歷從集體主義的20世紀到這個高度流動性、無根感的21世紀,這是一個高度壓縮的旅程。既包含興奮也讓人深感困惑,你似乎在同時創造與失去自己。而這個社會變遷的經驗也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它也是一種更普遍的世界經驗。你熟悉的舊世界加速消亡,而新世界仍在誕生之中。如何為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家的歸屬感? 」——許知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原研哉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張永和非常建築主持建築師,美國MIT建築系前主任、實踐教授,同濟大學教授,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張軻ZAO/standardarchitecture標準營造創始人、主持建築師。2011年美國《建築實錄》雜誌全球十佳“設計先鋒”(Design Vanguard)。MAD由建築師馬岩松于2004年建立,以東方自然體驗為基礎和出發點進行設計,代表作“夢露大廈”屢獲建築界殊榮。張雷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兼總建築師,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英國ICON雜誌20位具有未來影響力的青年建築師。梁井宇場域建築(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築師,城市研究者。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島田陽Tato Architects /島田陽建築設計事務所。2013年獲得LIXIL設計獎2012年金獎。華黎跡•建築事務所(TAO)創始人及主持建築師,畢業於清華大學和耶魯大學,曾實踐於紐約。大舍建築師事務所2001年成立,由建築師柳亦春和陳屹峰主持。代表作龍美術館西岸館獲英國AR Emerging Awards 2014年度建築獎。Crossboundaries2005年成立,擁有來自亞洲、歐洲及北美的國際設計團隊。王昀日本東京大學博士,2002年成立方體空間工作室(Atelier Fronti)。第十三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參展。NEXT Architects1999年成立,北京事務所由荷蘭建築師John van de Water和中國建築師蔣曉飛主持。2010年“荷蘭年度最佳建築設計機構”。青山周平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合夥人、主持建築師,其“南鑼鼓巷大雜院住宅改造”項目受到廣泛關注。王輝URBANUS都市實踐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建合夥人,美國紐約州註冊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大獎獲得者。史建建築評論家,策展人,有方空間合夥人。周燕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參與完成多項國家住宅及老年建築規範標準的編制和評審工作。許知遠/特邀撰稿人作家,單向空間創辦人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