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揭露了一個極為複雜但同時也極為重要的問題:女性和男性是如何被社會形塑了他們生活中的一切?此書先為性別社會學區分身體與身體所遭遇的社會命運,並從最基礎的生理差異開始,比較了性別差異的生理決定論和社會環境因素論。作者觀察到,社會因素對生活中的性別運作極為重要,此外,在我們「扮演」性別時,社會化理論與符號互動論具有極為重大的影響力。接著,作者循序漸進地探討了女性主義與文化∕語言轉向、以及性別與身體、政治、階級、種族等諸多廣泛議題。文中精心分析性別理論形成的歷史過程,思考經濟體制與意義體系如何形塑性別,並反思女性在職場上所面臨的侷限情境。 為了挑戰主流大眾對於性別的既定假設,作者更不惜篇幅,大量引用多種性別研究取徑,例如社會學、精神分析、陽剛研究、文本分析、女性主義哲學和政治理論等。本書作者的筆法淺顯易懂、詼諧有趣,實為性別研究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任何對性別社會學有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從本書中獲益良多。作者簡介Mary Holmes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社會學博士,任教於澳洲弗林得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目前是英國約克大學女性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其研究興趣著重於性別、性慾特質、親密關係、身體與政治社會學。譯者簡介謝明珊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譯有《身體與社會理論》、《身體三面向》、《身體的社會學觀點》、《身體社會學導讀》、《從批判理論到後馬克思主義》、《後殖民的挑戰》、《社會科學的邏輯》、《人類與環境的權利》、《課程秩序的綠洲》、《傳統與創新》、《通識教育的革新》等書(皆由韋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