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串場河傳

  • 點閱:26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串場河傳  八年抗戰結束,勝利的喜悅尚未享受,江蘇青龍鎮因共軍進駐,大家族瓦解,知識份子或出走異鄉或不知蹤跡,農民、工人在仇恨之火被搧起之後無所適從,全鎮陷入了比戰亂時更悲慘的境地……,作者秉史家之筆,客觀地描繪中國人前所未有的遭遇,見微知著,為人類的浩劫下註腳。情節生動,人物鮮活,是極具歷史價值的文學作品。一部難產的文藝創作江流 序  這部巨著描寫的乃是些小情節、小人物,從真摯的交往與平實的對話中自然流露出一股濃郁的鄉土情懷,也顯示出一般平民在災難中的悲慘境遇。本書風格,樸實無華、與一般講求花俏者大異其趣。故事固缺乏新奇刺激,然其描繪的人物,很耐人尋思。也許,慣常生活在歡笑中的人們,很難體會到飽受災難煎熬者的心情;而較易察覺的,只是他們的悲歎與哽咽。  作者對書中人物的處理,並不著意刻畫,而只是平淡素描,就其言行,作客觀、平實的記錄。作者幾乎毫無「主見」對書中人物不露愛憎之情;愛之憎之,則交由讀者各自去體會。  劫難當頭,一般可憐的鄉民在希望與絕望中煎熬,痛苦無告,也只能哽咽與嘆息;如此世代相傳,幾乎都是類同的模式。若脫掉自我炫耀的外衣,從基層草根觀點冷靜思索,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不斷的天災人禍中勉求苟延的生存史,不正是一部飽含血淚的幽咽史嗎?鳴此天籟,不擇好音,作者的苦心,便彰顯於眼前。我敢斷言,本書的符號性是相當強烈的,而一部文藝創作的評價,不單僅憑短暫的市場指標,而是要靠持久的符號性來作衡量的。  讀完本書,我有一種古怪的感覺,卻又不知如何作適切的表達。我只能說,當你看完本書後,若再翻看那些皇皇史冊,面對那些莪莪冠帶,赫赫功勳,你就會覺得不是味道,覺得很難過,甚至難過得想作嘔。當然,作者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計客觀困難,以十年艱辛完成的巨構,必有其很深的意涵。相信,高明的讀者們只要付出相當的耐心,必能從本書清純的文字、樸拙的人物、順暢的情節、平實的對話中有更多的體會與感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