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藝術的心理世界

  • 點閱:42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收集在這里的是作者多年來翻譯的一些文章。從時間上講,最早的一篇是布斯的《小說的敘述類型》,算是一篇習作,譯于1985年。最晚的一篇是布爾迪厄的《純美學的歷史起源》,最近剛剛完成。從內容上說,這些文章涉及社會和文化的諸多領域,大抵代表了譯者的學術興趣和理論視野。這些譯文大多數曾發表于國內的學術刊物上,或收入一些文集中,也有些篇什是首次發表。從總體上說,譯文約略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涉及美學問題,一類是藝術心理學問題。根據這個狀況,就分為兩冊︰一冊集中于美學和藝術問題,一冊偏重于藝術心理學問題。



也許是某種習慣所致,每每讀到令人擊節的英文著述時,總有一種想把它翻譯出來的沖動,只覺得它有趣,可為更多人共享。所以,作者的翻譯基本是興之所至,缺乏系統性和預先規劃。當然,也曾翻譯過幾本書,不過情形仍是如此。這麼做也許不合翻譯家的角色要求,但好處不少,尤其是自由靈活,涉獵廣泛,不拘一格。這些譯文說到底乃是研究興趣的延伸,是研究之余的“副產品”。



在作者看來,學者從事翻譯,其實有百益而無一害。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但絕對是作者自己的體會。翻譯與研究互動,于私有助于自己的研究,于公可傳遞新思想新觀念。作者以為,在今天學術高度制度化和專業化的條件下,翻譯的重擔越來越多地落到了專業工作者身上。那種恣肆縱橫跨越邊界的翻譯大師行將消失,剩下的只是一些在專業領域里從事研究並從事翻譯實踐的學者。這很像福柯在談到知識分子時說到的,“萬能的”知識分子已不復存在,只有那些在具體領域里勞作的“專家型”知識分子。誠然,這個局面並不令人歡欣鼓舞,而是多少有點悲哀和無奈!但認清處境、調整研究策略,卻不失為良策。



在美學卷中,譯文按照四個“宏大敘事”的主題來安排。現代與後現代是當代學界爭論熱烈的問題,諸篇什觀點不∼,討論角度也迥然異趣;現代藝術與先鋒派,涉及“極盛的現代主義(high modernism)”和先鋒派問題,還包括各門藝術的具體實踐,從小說到戲劇,從繪畫到建築;文化與文化研究看似有點大而無當,其實不然!從西方文化的反思批判,到文化研究的不同路徑,再到東西方文化的影響等;史論與學派的主題,收集了不同理論和史學觀念的文章,有藝術史,建築史,也有文學闡釋學,甚至有討論計算機輔助藝術的文章。



在藝術心理學卷中,大致區分了五個層面。首先是藝術心理學的發展與現狀,其次是以霍蘭為代表的讀者反映理論,再次是以阿恩海姆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學,再其次集中在科學美學或經驗美學問題上,最後是關于藝術創造的一些論述。附錄收集了朗洛伊斯的一個曾引發爭議的研究。這個集子涉及諸多概念,比如心理美學、審美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科學美學(實驗美學、經驗美學)、創造心理學等等。最終以藝術心理學來冠名,是因為文章所討論的問題大多集中于藝術創造過程、作品分析或欣賞者接受問題上。



在本書的編譯過程中,得到不少人的幫助,尤其是周韻副教授,以及作者的幾位研究生——鄭蔚莉、趙靜蓉、艾秀梅、王有亮、殷蔓亭、周繼武、吳迪等,在此謹向他們表示由衷的謝意。同時,作者還要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呼延華先生,他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熱心支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