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臺灣藝術經典大系 : 視覺傳達藝術卷 = The prominent categories of Taiwanese art

  • 點閱:22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在當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高唱的時刻,「設計」將成為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的顯學,但是長久以來台灣藝術界對於「設計」普遍存在歧視與矮化的偏見,總是認為「設計」只是具有實用功能的藝術表現,其中充滿了商業銅臭味,更將之貶低為雕蟲小技而難登大雅之堂。反觀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卻早已將「設計」列為重要的館藏作品,因為它反映出時代精神與社會面貌的「世紀容顏」,能據以具體觀察當時生活型態、消費行為與價值取向,從中觀測藝術與生活互動的方向,並且藉以省思藝術活動的發展脈絡。因此,建立台灣設計的文化價值與設計師的社會地位,自然成為台灣設計界有識之士的重要課題。


  也因此,探討過去被社會所漠視的台灣設計發展,以及其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影響便顯得格外重要。回顧五十年來台灣「設計」有著不同的稱謂與多樣的演變,或許可以從中窺見台灣設計的功能與內涵之差異,以及其背後不同的價值與意義的發展面向。我們從「圖案」、「美工」、「應用美術」、「美術設計」、「商業設計」、「平面設計」等不同稱謂,以至於今日台灣各個設計院校系所通用的「視覺傳達設計」,約略可以解讀出,不同的名稱,其主體意識與藝術價值也各有所指。因此,當「視覺設計」能夠成為全新的專有名稱,象徵它已經跨越「純粹與應用」、「美術與設計」、「商業與文化」、「平面與立體」的分野與界限,而呈現出獨立自主的意識,我們得以從中找尋台灣設計的歷史意義與自我覺醒的主張。


  另外在台灣設計發展的過程中,大家時常關切藝術與商業並存的問題,或是探討傳統手繪技法與數位媒體的技術工具差異,總是停留在功能導向與技術層面打轉,反而失去追求設計本質與美學涵養的核心價值;若能聚焦在藝術美感、風格樣式、社會議題等文化層次的提升與具有自我觀點的主張,才能展現台灣設計發展的精神特質,更可從中尋找台灣設計持續奮進的關鍵因素,提供台灣設計領域的「設計人」,能夠成功扮演專業職能的「設計師」的角色,並且期許自我提升素質成為令人稱羨的「設計家」。


  本書介紹王行恭、蘇宗雄、柯鴻圖、何清輝、程湘如、李明道、陳俊良、林俊良等八位設計名家所建構的台灣視覺設計的不同面貌,並整理這些設計名家在台灣美術發展不同領域所投注的心力,以及他們在設計產業所產生的實質貢獻。當這些各有觀點的設計家被編選在「台灣藝術經典大系」的出版行列,或許就是對於台灣設計界遲來的肯定與鼓勵。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