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清史講義

  • 點閱:30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鐵畫銀鉤──康熙皇帝論書法   康熙皇帝在聽政之餘,只有讀書寫字而已,每日寫一千多字,從無間斷;王羲之、米芾、趙孟頫、蘇軾、黃庭堅等人都是他的老師;他與大臣多以書法相交,是個不折不扣的書法家皇帝。正大光明──評《雍正寫真》  雍正皇帝勤於治理,政績卓著,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可以媲美唐宋賢君。《雍正寫真》利用可信史料,論述雍正朝紛繁複雜的歷史問題,剖析了流言的真假,肯定了雍正皇帝的事功成就,探賾發微,深入淺出。進退予奪──乾隆皇帝論明朝歷史  乾隆皇帝認為,征服者欲取正統而代之,固然無可厚非,但正統政權的統系,也不可任意進退予奪。明思宗崇禎十七年,即順治元年,是滿洲入關,定鼎京師的年分,並非明朝覆亡,清朝底定全國的年分,明朝統系尚未斷絕。激濁揚清──清初的官箴與治術  康熙皇帝主張寬和,近乎德治;雍正皇帝主張嚴厲,近乎法治;乾隆皇帝主張寬猛相濟,近乎文治。他們雖然各有千秋,但都重視官箴,注意吏治,無時不以修身負責、察吏安民、養廉戒貪,來與內外臣工共勉之。起居注冊──皇帝言行的紀錄簿  起居注官對皇帝每天的活動,記載詳盡,除了平常的作息時間外,還包括宮中菜單、君臣對話,以及皇帝對某一人、某一事的看法。在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康熙皇帝長壽的秘訣,也可見滿人以數字命名的趣談。以古鑑今──評《不剃頭與兩國論》  鄭氏父子與清廷的對峙,歷時三十餘年,其間和和打打,邊談邊打,而在和談期間,他們始終堅持明清的對等地位,並提出「不剃頭」的「兩國論」。其實,鄭氏父子並不是要自外於中國,而是想反清復明,光復河山。同舟共濟──清代臺灣的族群融合  滿族本身是少數民族,向來對民族歧視、族群對立頗不以為然。因此,清朝的皇帝從不用籍貫區分族群,而清朝的民族政策,如異族通婚、進貢賞賜、推廣教育等,也有利於臺灣族群的融合。滿族文學──尼山薩滿傳奇  薩滿,是亞洲北部各民族對「靈媒」的通稱,而薩滿信仰,即巫覡信仰的一種。滿族民間文學《尼山薩滿傳》,是以文宇形態流傳下來的民間信仰故事,對研究北方民族薩滿信仰的產生、發展和消失,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文化熔爐──清朝民族文化的同化與融合  清朝以少數民族而入主中原,為能鞏固政治地位,積極從事民族同化與融合的工作,從滿人姓名的漢化,到旗袍成為中國服飾的代表。同化與融合的結果,使中國境內各民族都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法輪常轉──故宮歷代佛經圖像一瞥  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歷代佛經包括宋、元、明、清各朝刊本、寫本、緙絲本、刺繡本等類,校勘精研、裝潢考究,實為其他圖籍所不及,就研究佛教的教義、藝術及滿、蒙、藏語文而言,可謂十分珍貴。世亂聽神──清代台灣的民變與民間信仰  從清代台灣的民間信仰可以看到台灣的文化特質,有助於理解台灣早期移墾社會的群眾心理與價值觀,所以探討清代台灣民變事件,不能忽視民間信仰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天象示警──朝鮮君臣的天人感應說  朝鮮與中國接壤,自古以來,即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政治上,相信「天人感應」之說,認為人君行善道,則天現休徵;人君行惡道,則天現咎徵,天象的變化,都是人事得失的反應。禍不妄至──占卜與國事  由於人們相信所謂的占卜,是祖靈或神鬼對凡人的一種啟示,所以當面對困難、危機,或感到徬徨、猶豫時,即便貴為軍機大臣、九五之尊,也會占卜起課、扶乩相命,藉以指點迷津、安定心神。民俗療法──民間秘密宗教的社會功能  清朝民間秘密宗教多達兩百七十種,而招徠的對象,多為中下階層的貧苦大眾。為此,各個教派常以誦經、唸咒、針灸、氣功等民俗療法作為號召,並兼有超渡亡魂、助濟孤貧的宗教福利措施,滿足了個人身心的需求。反教排外──下層社會的反基督教思想  隨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傳教士以槍砲為後盾,深入內地傳教,引發各地紳民強烈的反教、仇外情緒,並將基督教視為異端邪說,口誅筆伐。一系列醜化基督教的畫報,鮮活地呈現了當時的反教運動。江南大俠──《清史稿》甘鳳池傳的纂修  江湖傳說甘鳳池號稱「江南第一俠」,其拳法兼內外兩家秘訣,彈指落梅花,徒手搏鬥牛,且擅用飛刀,能取人首級於百步之外,清世宗胤禛為皇子時,仰慕其名,還曾與他有過接觸。官逼民反──「鴨母王」朱一貴事變始末  地方官的苛徵暴斂,迫使朱一貴豎旗舉事,以朱明後裔為號召,率眾數萬,轉眼攻陷台灣府治;可惜他身穿清朝衣、頭戴明朝帽,缺乏規劃與理想,使得一場大規模的民變,如煙火般地瞬間消逝。自力救濟──新竹義民與林爽文之役  漳州移民來台,為守望相助,組成了天地會、雷公會等幫會,但由於官府查辦過激,促使林爽文串聯南北會黨,乘機起事。清廷一面派軍圍剿,一面利用泉州庄、廣東客家庄移民的義民組織,對林爽文的泛天地會陣線進行反制。保境安民──客家義民的社會意識  在朱一貴、吳福生、林爽文等事變爆發時,維護地方安靖的義民組織,發揮了強大的反制作用,他們不分閩、粵,齊為保家而幫助政府敉平叛亂,對於清代台灣社會秩序的恢復與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義氣和合──從義和拳到義和團  「義和拳」原本僅是一種拳腳功夫的名稱,幾經演變,竟成為「義和團」。可惜近代中國的憂患,縱使逼出了它,但它激烈的排外運動,卻釀成八國聯軍之役,更加深了中國的憂患。地下社會──青幫和紅幫的源流  青幫、紅幫是由民間宗教衍化而來的一種行幫組織,原為信奉羅祖教的漕運水手所成立,其名稱由來,是因各糧船幫派以青、紅等色彩為標幟區分,並非「清」、「洪」的諧音或音轉,與洪門、哥老會不可混為一談。移風易俗──故宮典藏清代社會史檔案舉隅  奏摺是清代皇帝了解各地風土民情、社會治安、歲收豐嗇、官員政績等的重要依據之一,故在此當中,保留了許多社會史料,舉凡婚喪喜慶、廟會趕集,甚至邪術巫咒等,有助於我們認識清代的習俗與民風。藩服星拱──乾隆皇帝與十全武功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國勢達到顛峰。為保疆土靖安,他二平準噶爾,一定回部,再掃金川,一靖台灣,降緬甸、安南各一,兩次受廓爾喀之降,號稱「十全武功」;在位六十年,武功之盛,空前絕後。商人報國──吳尚賢與緬甸納貢  雲南商人吳尚賢,在滇緬邊界開採銀礦致富,因此活躍於少數民族之間。為求挾緬自重,以壓服各土司,他親自率員前往緬甸,準備遊說緬王朝貢清廷。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終究促使了緬甸向清廷納貢。直搗日本──甲午戰爭期間翰詹科道的救國言論  甲午戰爭期間,清朝許多言官紛紛提出「圍魏救趙」之計,主張直搗日本,攻打長崎、橫濱、神戶,封鎖日本沿海港岸,或佔領那霸、琉球,恢復故土。這些議論,雖是書生之見,但也頗有可觀之處。抗日遺址──士林芝山岩側記  日軍領臺後,在芝山岩的惠濟宮設置日語傳習所,推展奴化教育。各地義民群起反抗,在芝山岩襲擊日本學務部官員,爆發「芝山岩事件」,震驚中外;義民的忠烈精神,永垂青史。作者簡介  莊吉發,民國二十五年生,臺灣苗栗人。民國四十五年省立台北師範,民國五十二年臺灣師範大學史地學系,民國五十八年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現為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講授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通史、清史專題研究、故宮檔案專題研究、中國祕密社會史、中國邊疆文化史、滿洲語文等課程。著有專書三十餘本、論文三百餘篇。

作者簡介   莊吉發,民國二十五年生,臺灣苗栗人。民國四十五年省立台北師範,民國五十二年臺灣師範大學史地學系,民國五十八年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現為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講授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通史、清史專題研究、故宮檔案專題研究、中國祕密社會史、中國邊疆文化史、滿洲語文等課程。著有專書三十餘本、論文三百餘篇。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