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旋律──王鼎鈞自選集》本書為散文、短篇小說合集,全書十二萬二千字,共分三輯:「美文選」收錄〈腳印〉、〈舊夢〉、〈給我更多的「人」看〉、〈世界貿易中心看人〉等17篇;「變體選」收錄〈興亡〉、〈洗手〉、〈那樹〉、〈四個國王的故事〉等15篇;「雜文選」收錄〈《駱駝祥子》的後事〉、〈摔〉、〈家〉等22篇。正文前有隱地序文〈作家的驕傲──為鼎公的百歲自選集而寫〉。
推薦語
石德華 王鼎鈞是光,透過不同介質投射。說人生,就成經典,聊生活,風神盎然,教寫作,有方法有步驟,寫自己心眼,就記下一個大時代。
朱宥勳 他一個人就像一座散文博物館一樣,幾乎寫盡了從最藝術到最商業的種種路線。像他一樣如此廣博、寫什麼都能上手的作家,那是絕無僅有的。
李欣倫 王鼎鈞以飛躍的想像、詼諧而輕鬆的筆調,對器世間的人、事、物投注了溫柔而深情的目光,片刻皆是靈光,眼前的日常風景,也蘊含了智慧的深度。
周志文 他的文字看似清淺,而他對文學的體悟卻是深沉的;看他的作品不能為表面的風平浪靜所惑,迴流與暗潮總藏在看似波平的水底……
張大春:即使是身披革命戰袍的新文藝作家,也一向未曾將自己的創作視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而將作品與國故舊學中的教化責任割裂開去。王鼎鈞先生得享耆壽而陶鈞文教,贊之以文學史上百年樹人之楷則,孰曰不宜?
張曉風 王鼎鈞寫出了華人百年來的顛沛和沉思、流離和卻顧。他的文章是以漢字為磚,疊成的長長哭牆,供華人伏身其上嘆息深喟。
蕭 蕭 王鼎鈞個人獨具的睿智體散文:詩樣的文采,『變文』式的傳奇,寓言體的小說發展,格言式的智慧,雜揉而成。
王鼎鈞
山東蘭陵人,1925年出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家;1949年到臺灣,服務於「中國廣播公司」,還曾擔任過多家報社副刊主編,1979年應聘至美國的大學任教,之後定居紐約至今。
王鼎鈞的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著作近四十種。從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年《開放的人生》,再到80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書」「作文四書」等作品在臺灣銷行極廣,至今不衰。自70年代末期起,王鼎鈞開始了《碎琉璃》等獨樹一幟的文學創作;1988年《左心房漩渦》出版之後,更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從1992年至2009年,王鼎鈞歷時17年陸續發表「回憶錄四部曲」,融人生經歷、審美觀照與深刻哲思於一體,顯示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