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海獸學者解剖鯨魚的日常生活 : 收到擱淺通報馬上出動! 海洋哺乳類的死亡教給我們的事

  • 點閱: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解剖鯨魚,是一種怎樣的日常?
 
日本解剖鯨魚次數最多的研究者田島木綿子,
用滿身臭味與汗水寫下的真實故事,
一本結合奇聞、汗水與知識的科學散文!
 
★跟想像不一樣!解剖鯨豚的學者日常大揭密
★科學與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令人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共存之道
 
  ──小心鯨魚屍體會爆炸!
  ──一副大村鯨標本竟然要價1000萬日幣?!
  ──香奈兒№5是抹香鯨的氣味?
 
  「田島博士,又有鯨魚擱淺了!」
 
  作者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工作超過20年,解剖超過2000頭海洋哺乳類,只要收到一通擱淺通報,就要盡可能放下手邊事物趕往現場;在攝氏零下20度,手腳凍到沒知覺還是要努力解剖調查;左右各提20公斤的標本容器已經是家常便飯;全身沾滿腐敗臭味,不小心就會在溫泉設施引起騷動。
 
  這,就是海獸學者的日常生活。
 
  平常看到鯨豚擱淺的新聞報導,總覺得是偶爾才發生一次的稀有事件。不過根據統計資料,日本一年約發生300起海洋哺乳類擱淺事件,而臺灣近5年平均每年擱淺150頭鯨豚,代表幾乎2.5天就有1頭擱淺在海岸。
 
  這些鯨豚為什麼會擱淺呢?為什麼會死亡呢?
  這是作者工作20年仍一直在追尋的問題。
 
  這些回到海中的哺乳類仍保留了哺乳類的特徵,為何會有這些構造?本書透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科學研究,帶領讀者探索以鯨魚、海豚為主的海洋哺乳類知識,解說身體構造、演化特色以及魅力之處,最後並探討海洋垃圾及環境污染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
 
  不僅有專業上的講解,也以生動幽默的文筆分享日常工作,例如解剖鯨豚、製作標本的過程、前往世界各國研究的心得、救援虎鯨的回憶等,內容不僅鯨豚,還解說海獅、海象、海豹、儒艮等相關知識。不僅對海洋保育有所啟發,對於一般讀者來說,也是一場與自然和科學親密接觸的旅程。
 
  ➤適合熱愛動物、生態、自然、甚至是對科學懷有一點點好奇心的你!這是一趟關於生命、死亡與人類責任的海洋旅程。
  ➤適讀年齡:12歲以上,無注音。
 
聯合推薦
 
  王浩文(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主任) 
  余欣怡(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鯨豚保育研究經理)
  林東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張東君(科普作家)
  楊瑋誠(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系教授)
  (推薦人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田島木綿子
 
  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研究部脊椎動物研究組首席研究員。筑波大學大學院生命環境科學研究科副教授。博士(獸醫學)。
 
  1971年生。日本獸醫生命科學大學(原日本獸醫畜產大學)獸醫系畢業。大學期間對在加拿大的溫哥華看到的野生虎鯨(殺人鯨)著迷,立志要成為海洋哺乳類的研究者。在東京大學大學院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取得博士學位後,先擔任同研究科的特定研究員,於2005年起以美國的海洋哺乳動物委員會的客座研究員身分,在德州大學醫學院及海洋哺乳類中心進行研究。2006年在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研究部任助研究員,直至現職。運用獸醫病理學的知識,在日本各地進行海洋哺乳類的擱淺個體的解剖調查及博物館的標本化作業。除了幫雜誌撰稿或是審訂以外,也因直率開朗的個性而經常受邀上電視或演講。
 
  總審訂有《海洋哺乳類大全》(綠書房),共著有《海豚的解剖學》(NTS 出版)、《續鯨豚學》(東海大學出版部)。
 
審訂者簡介
 
楊瑋誠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合聘教授
  中華鯨豚協會 監事, Taiwan Cetacean Society
 
  【簡歷與研究方向】
  畢業自台大獸醫學系,領有獸醫師執照,於台大獸醫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
位,於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師承周蓮香博士,博士論文方向為瓶鼻海豚組織相容性複合體變異與演化。
 
  研究方向為「鯨豚生態保育醫學」領域,致力於結合獸醫學與生態演化學,展開跨領域與跨國研究計畫,目標為研究鯨豚疾病生態學與海洋環境衝擊,並將研究成果轉換為鯨豚保育策略與維護海洋及人類健康建議,研究領域包括鯨類之環境銀污染調查與機制分析、細胞激素基因表現用於動物福利與環境緊迫研究、鯨豚麻疹病毒感染病因學、鯨豚肌紅蛋白單株抗體與檢測試紙研發、台灣海域白海豚皮膚病灶之多年期調查、鯨類動物遺傳學分析、鯨類臨床診斷技術、鯨類免疫功能與環境之關係、鯨豚聽力生理生態學與環境衝擊等。
 
譯者簡介
 
張東君
 
  臺灣大學動物系、動物所畢業,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動物所博士班結業。現任臺北動物保育教育基金會研究員,身兼科普作家、推理評論家。
 
  第四十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得主,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 少年組特別獎翻譯類得主。著作有《動物勉強學堂》、《象什麼》、《屎來糞多學院》、《是誰把驢子變斑馬?》、《大象林旺是怎麼到動物園?》、《獺境冒險:跟著大福闖天下》等,譯作有「屁屁偵探」系列、「法布爾爺爺教我的事」系列、「蟲蟲週刊特別報導」系列等近300本,目標為「著作等歲數,譯作等公車」。
 
  寫作的靈感除了平時觀察動物以外,還有演講時的小朋友提問及逛動物園時看到的遊客行為。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