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阿德勒解析受溺愛兒童的生命風格 : 成年後與精神官能症、夢境、犯罪與愛情的關係。

  • 點閱:1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阿德勒認為,人從兒時開始,終其一生,其面對現實困境所採取的姿態是積極面對抑或消極以待,是主動或被動,行動力高或低……即構成了他的「生命風格」。我們或許可以用「人格特質」一詞來加以了解,然而對個體心理學來說,生命風格不只是人格特質而已,還包括了個體在生命旅程上所有的思想抉擇與情緒表現,其表面行為與潛意識下未能說出的意圖等,都是生命風格的一部分表現。若用「生命藍圖」來加以理解,也不失為一種角度。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命風格,千萬不可擅自加以分門別類,但若稍以類型作為概念性的工具,在不一概而論的前提下這樣的類型能協助我們對於個體的相似性有更多了解。

  個體的生命風格既不是天生生理性決定的,也不單是後天客觀環境造成的。個體本身對於自己、對外在他人,以及他解讀外在他人與他的關係,才是形成他生命風格的影響因子。家庭的完整與否,並不構成孩子長大後獲得完整身心與否的關鍵。健康的心理也完全可以育於不完整的原生家庭,只要他能夠克服不完整帶來的困境,勇敢面對生活。換言之,支離的家庭,未必造成破碎的心境。一切端看個體如何主觀詮釋而定。--引自張老師月刊544期專欄by 李家雯--

專文推薦

  趙元芝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4屆理事長、臺中市立清水國中教師
  李家雯    臺灣大學心輔中心兼任心理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芝加哥阿德勒大學碩士
  駱怡如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3屆理事長、忠義國小輔導主任、臺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亨利·史丹博士(Henry T. Stein, Ph.D.)

  當今倡導古典阿德勒心理學的領導者。他是「古典阿德勒翻譯計畫」的主任,帶領一個致力於出版古典阿德勒著作的翻譯編輯團隊;1996年起經營資訊豐富熱門網站www.Adlerian.us,提供文章、教學圖形、錄音帶、影片和研討論壇。

  做為西北華盛頓阿德勒中心(Alfred Adler Institute of Northwestern Washington)的資深培訓分析師,史丹提供師父取向的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遠距教學,其中包含廣博性的個案諮詢。他對阿德勒臨床實務的貢獻包括:

  綜合調整蘇格拉底提問法、完整說明心理治療十二階段、應用全現心像和引導想像提供失落的發展經驗、馬拉松團體治療,以及對馬斯洛的最佳人類發展觀念與阿德勒治療理念做了治療性的整合。

  有關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遠距教學的訊息,請參閱:adlerian.us/dist-tra.htm
  或寄信至史丹博士電子信箱:htstein@att.net

譯者簡介

何雪菁

  臺大外文系畢業,現就讀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曾任職非營利組織與航空顧問公司,相信人生經歷都會成為翻譯的養分,而翻譯工作也澆灌生命的土壤。特別喜愛心理學、哲學與文學。

  歡迎來信指教:charlottecaseyho@gmail.com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