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列维 - 斯特劳斯传 : 我们都是野蛮人

  • 點閱: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在這本屢獲殊榮的傳記中,歷史學家伊曼紐艾爾·盧瓦耶講述了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真正的知識分子冒險家——的故事。本書以列維-斯特勞斯生平的四個主要時期為線索,為我們開啟深入了解這位結構主義大師工作和生活的嶄新視角。 1908—1935年:在一個被同化的猶太家庭中度過他的童年、充滿希望的學生時代和他對政治與智識運動的首次嘗試。1935—1947年:作為一名年輕的教授,他于1935年離開巴黎前往聖保羅教授社會學。他在巴西腹地進行了曲折的探險,在那裡發現了作為他者的美洲印第安人,這使他成為一名人類學家。自1941年起,他在紐約開啟了新的學術生涯。1947—1971年:“二戰”后,他回到法國,開始了他創作最偉大作品的時期。在數十年的緊張工作中,他重塑了人類學,將其確立為一門提供全新世界觀的學科。1955年,《憂鬱的熱帶》一書向全世界提供了無可爭議的證明。在那些年,他成為法蘭西民族豐碑,也成為享譽全球的知識名人。1971—2009年:他堅稱這個世紀已與他無涉,但與之相悖的是,這個距離卻允許他能以一種難以置信的犀利和反叛風格闡明現代性。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習慣於看到老態龍鍾的列維-斯特勞斯的照片,或是他在亞馬孫河流域邋遢不堪、飽受文化衝擊的樣子,而本書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年輕、世故、富有魅力、英俊瀟灑的列維-斯特勞斯。與其說作者把列維-斯特勞斯描繪成一位現代人,不如說她把他描繪成一位偉大而不安的同代人。 伊曼紐艾爾·盧瓦耶(Emmanuelle Loyer),巴黎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當代史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國文化史、思想史和文化交流史。著有《讓·維拉爾的人民劇院:戰後的烏托邦》(Le Théatre citoyen de Jean Vilar. Une utopie d’après-guerre,1997)、《流亡的巴黎:二戰時棲居紐約的法國知識分子》(Paris à New York. Intellectuels et artistes fran?ais en exil, 1940-1947,2005)、《歐洲文化簡史》(Une brève histoire culturelle de l’Europe,2017)、《六八事件》(L’évènement 68,2018)等。 俞俊,浙江杭州人,法國新索邦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譯有《數字與塞壬:解讀馬拉美》等。 馬莎,雲南昆明人,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碩士,現為新索邦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候選人。譯有《形而上學與科學外世界的虛構》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