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生命的非選題

  • 點閱:1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亞馬遜「死亡權利法」類別Top 2,上百篇讀者熱淚好評紐約公共圖書館2022年海倫‧伯恩斯坦卓越新聞圖書獎決選入圍——面臨終身癱瘓的人,是否應被允許在醫師的幫助下結束生命?——人是否能夠選擇在被痴呆症奪走意識前,自由無痛地死去?——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死亡,而不是衰老?隨著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老齡化,對「安樂死」的追求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對於許多人來說,死亡權通常意味著有尊嚴地死去的權利。愈來愈多的州和國家通過死亡權法案,允許病患和飽受折磨的人士者在醫生的幫助下在預定的時刻結束生命。然而,即使在有這些法律的地方,法律仍然無法顧及許多人的需求。《生命的非選題》跳脫法律,在灰色地帶檢視那些精心策劃自己生命最後時刻的人。這些求死之人,遠離醫療診所、立法會議廳和醫院倫理委員會,也不理會禮貌性的空泛言談。透過這本書,讀者得以窺探幫助這些求死之人,包括他們的親人,有時還有網路上的祕密團體,共同組成的「地下安樂死世界」。資深記者凱蒂.恩格爾哈特歷時四年調查訪談,範圍橫跨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於本書專注探討六個人的情況;這些人代表死亡權爭論的不同面向。其中兩位是醫生:一位是加州醫生,他開設了一家一家高級安樂死診所,開出的致死處方比其他的美國醫生還要多。另一位是澳大利亞人菲利普.尼奇克(Philip Nitschke),他因為在「DIY死亡」(DIY Death)研討會上教人如何無痛且平靜地結束生命而被吊銷醫師執照。其他四章探討一心尋死的人,因為他們承受無法忍受的痛苦,好比年老病痛、慢性病、失智症與精神苦痛。他們認為,自殺是唯一的出路。《生命的非選題》既令人不安又感人至深,以大無畏的精神審視各項環節,審問了讓我們最不舒服的道德問題,如實呈現日常生活中人們為做出不可能的決定而苦苦掙扎的寫照,揭示繁榮、生存與死亡的意義。本書特色1.    書中包含六個個體的生命故事,故事除了以主角本身的敘事為主軸外,還加入周圍其他人對於「死亡自決權」的觀點和體驗,由此精巧地提供正反兩面和存在於灰色地帶的許多思辨的可能,不加評判地留給讀者自己理解和思考的空間,是部兼具討論深度和可讀性的好作品。2.    作者捨棄了繁複的立法辯論、艱澀的神學觀點,和聳動的新聞內容,反過來微觀地呈現「個人」如何面對「死亡自決」的心路歷程。這些人的經歷(衰老、漸凍人、失智症、精神疾病),很有可能也曾發生或正在發生在讀者周遭的親友身上,因此讓人讀來會特別有共鳴。3.    在東方社會,「死亡」話題往往讓人避諱不談;在臺灣,隨著「生前遺囑」、「安寧照顧」、「臨終關懷」等觀念和政策,逐漸受到民眾廣泛地討論和接受,衝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把死亡變成貼近的現實,促使人不得不去思考「人與死亡」的關係。在本書作者細膩動人的文字帶領下,讀者應該能更坦然面對「死亡」這個人生無法迴避但又令人難以啟齒的議題,獲得更深的啟發。

凱蒂.恩格爾哈特 Katie Engelhart美國NBC電視網的作家和紀錄片製作人,曾任VICE新聞(VICE News)駐英記者和節目主持人。她曾獲頒各類新聞獎項,包括美國國家雜誌獎(American National Magazine Award)、加拿大國家雜誌獎(Canadian National Magazine Award)和英國廣播獎(British Broadcasting Award)。譯者簡介吳煒聲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曾獲美國翻譯協會(ATA)英譯中檢定合格任證。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