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餘地

  • 點閱:4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從「我們」出發,從遺忘打撈自我,揭開時間紗布下的傷與痛,與之和解。


痛與記憶的紀事

用漫長跨度的時光,揭開蘊藏在生命中的遺憾與傷害,理解挫傷

童偉格、張亦絢、游靜、韓麗珠  專序
朱嘉漢、賀淑芳 推薦

三十年前的航空信,串起諸多人生。

家中經濟與情感核心的年邁老婦、憂鬱寡歡的高中老師、追求認同卻酗酒的大女兒、總在關係中當夾心餅乾的二女兒、意外懷孕而移居國外的閨密、跨海來台尋根的兒子、投入選舉的政治受難遺族,從一場夢、數封信、交錯的旅程,傷痛一一被喚醒……

故事中,每個人內心被無法訴說的痛包裹著,即使沒有記憶的可能,卻暴力地承接傷害與痛,彼此間的關係,要怎樣才算夠了?《餘地》以溫柔獨特的視角,關照跨度時光,理解彼此的挫傷。

歷史並不總是慷慨待人,也總是成就現實裡,人的持續受迫,所以小說存在,為了記憶將被遺忘的空景,憑此,寬延惘惘再臨的暴雨。此即顧玉玲的小說《餘地》:最終,這一角一切厚重話語,盡皆留白了的靜謐空地,亦在「我」與彼之間,留存了溫暖的共感與光照。──童偉格

在這部以家族、性別與台灣為發端的小說中,如何在三者之中,翻轉出跨家庭、跨性別與跨台灣的新意,一種「不厭舊也不懼變」的「敢撩(禁忌)」書寫策略,實有太多可觀之處。──張亦絢

一如不少經歷鉅大歷史創傷,透過書寫以消化並超克的小說家(我在想,嗯,米蘭,昆德拉),顧玉玲迫使平庸的善惡二元對立變得陌生;所謂惡,或善,是否只是彼此的延伸?──游靜

《餘地》所展現的世界,表面運作如常,而在日常的表相下,各人都懷抱著無法與別人分擔或分享的黑洞。──韓麗珠

顧玉玲

北藝大人文學院助理教授,「台北捷運潛水夫症工人戰友團」召集人。曾獲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星雲文學獎等,專書獲得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獎、台北文學年金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十大好書、桃園年度之書。著有《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回家》,主編《木棉的顏色:工殤顯影》、《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