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典藏台灣史. 7, 戰後台灣史 /

  • 點閱:17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本書特色:◎ 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規畫,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協力推動,玉山社編印完成的《典藏台灣史》第七冊。◎ 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結束日本的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雖然沒有取得國際法上的主權,中華民國就持續實質統治台灣。◎ 在此之後,台灣社會在經歷了巨大變化。從威權到民主、農業到工業,這些發展,塑造我們現在的信念與生活,也讓台灣人的主體意識逐漸萌芽。內容簡介: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台灣脫離殖民地身分,國民政府來台接收統治,卻隨即發生二二八事件。其後,台灣進入黨國體制下的威權統治時期,歷經白色恐怖、強人政治,直到1990年代逐漸落實民主統治。經濟上,則是藉由美援、土地改革、進口替代、出口擴張等策略,逐漸繁榮發展。當代台灣史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更與現狀直接連結。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乃至於目前的政經情勢,甚至包含此刻的國際狀態,都與戰後台灣歷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梳理戰後台灣史,應該考量人民所生存、存在的時空環境,包括現實的制度規範、國家運作的狀態,以及與國際社會互動的情況。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的李筱峰,與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的薛化元聯手,參考各種史料,詳述戰後台灣70多年來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台灣社會在政治、經濟層面的巨大變化。在台灣史研究目光越來越集中於生活史、文化史的當代,兩位學者再次檢視戰後台灣在政治經濟上的發展,正視不同時代的政治體制或政策,帶給台灣的影響。除此之外,他們更討論台灣主體性的建構與形成,體現台灣史對當代台灣的意義與重要性。=《典藏台灣史》套書介紹=全套共七冊的《典藏台灣史》是以全面性觀點,論述史前到當代的一套台灣史鉅作。張炎憲教授生前推動台灣史普及化,主張由台灣人自己書寫具有主體性觀點的台灣史。因此,思考這套書的內容時,便希望導入晚進的研究成果,促進台灣社會對台灣歷史的瞭解、提升台灣意識。我們常說:「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然而,立足台灣,除了看見當下與未來,更要回溯過去,瞭解前人如何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汲取多元文化養分,而以拼勁和不服輸的精神,一起成就台灣。本書系套書集結了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溫振華、戴寶村、林呈蓉、何義麟、蔡錦堂、李筱峰、薛化元等重要的台灣史學者之力,在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統整多年研究成果,建構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的台灣史觀。第一冊 《史前人群與文化》第二冊 《台灣原住民史》第三冊 《大航海時代》第四冊 《漢人社會的形成》第五冊 《19世紀強權競逐下的台灣》第六冊 《台灣人的日本時代》第七冊 《戰後台灣史》

作者簡介李筱峰(第一章一到四節)1952年出生於台南麻豆,台灣史學者、政論家。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著有《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灣革命僧――林秋梧》、《解讀二二八》、《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唐山看台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台灣近現代史論集》、《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60分鐘快讀台灣史》、《台灣史100件大事》、《台灣.我的選擇》、《台灣歷史閱覽》、《台灣史101問》、《以地名認識台灣》、《烏鴉不快樂》、《踏過我心坎的人》等書。薛化元(第一章第五節、二到六章)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歷史學系合聘教授、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專攻台灣史、憲政史、近代思想史,著作有《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修訂版)》、《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戰後台灣歷史閱覽(修訂版)》及《戰後台灣人權發展史(合著)》等書及單篇論文數十種。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