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走出新詩銅像國

  • 點閱:19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走出新詩銅像國


■詩的基本式■中西詩觀的對比及其突破■新詩的前現代模式■新詩的現代流變■新詩的後現代流變■新詩的網路時代流變■新世代詩人的語言癖好■網路社會中作家/詩人的命運■新禪詩話語的多重變異性■中西抒情詩差異的看待方式■新詩的寫作教學■未來超新詩銅像國的寫作

百年來海峽兩岸所流行的白話散體「新詩」,全追躡著西詩的腳步前進,品類是够繁多了,但都屬於仿作,在世界詩壇始終沒有能見度;且因無力自我創新,一旦留跡就成了銅像國,僅能供人憑弔,而不再發揮任何影響力。

為了重新開啟詩運,勢必要走出銅像國,而改以資訊文學化(詩化)來另鑄偉貌,庶幾可以如古典詩那樣舉世無雙而一領風騷。

所謂「一個社會沒有詩,就得死亡」和「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花無香;三恨曾恐不會寫詩」等,無不徵候著詩這種體裁的美感極大化需求。  

要想奮力一躍而產出如古典詩那樣管領風騷的人,勢必要走出銅像國而另覓途徑,開啟詩運才庶幾可期。本書率先掀揭此中秘辛兼己身嘗試示範,有心人曷興乎來體驗看看,翻轉新局或許就在今朝。

本書特色

詩以意象表意,內蘊比喻或象徵技藝,為文學最純粹的形式。至於該意象在比喻或象徵的作用中所連結不同範疇的事物,則又成了創新世界而深富審美興味的對象,始終被叨念著且期待它能普遍化。

周慶華

文學博士,曾任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現已退休。

出版有《佛學新視野》、《走訪哲學後花園》、《文化治療》,《後宗教學》、《死亡學》、《靈異學》、《後佛學》、《生態災難與靈療》、《身體權力學》、《反全球化的新語境》、《新時代的宗教》等六十多種。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