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幸災樂禍 : 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 點閱:16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看見別人失敗而心裡暗爽,是你天性不善良,還是自我消解苦難的處方?權威媒體BBC評選為「新世代思想家」、情緒之書作者最新力作!路人越過你身旁的階梯超前,結果沒趕上班車。你那個表現完美同事沒有獲得預期中的升遷。政治人物受訪時被拍到褲子拉鍊沒拉上。別家的小孩在超市裡失控大鬧。所以,你為什麼在笑? 幸災樂禍(Schadenfreude)一詞源自德語,由「受傷」和「快樂」兩層意義組成,意思是,每當聽到他人的不幸消息,我們體驗到的那種可恥的愉悅。當你目睹某個倒楣政治人物臉書被灌爆的愜意滿足感;看到現場直播的記者唸錯臺詞的缺德歡欣,以及當你得知前男友未婚妻取消婚禮,乍然湧現的勝利得意。我們也許不會為這種情緒感到驕傲,但它卻是人生重要的秘密喜悅之一。對此,我們能做何解釋?情緒歷史學家蒂芬妮提供了一些解答。她援引從康德、尼釆到荷馬‧辛普森等眾人智慧,探究社群傳媒、出糗影片、政治場域與辦公室的茶水間八卦,同時一路蒐集或隱微或明顯的各種案例。事實證明,幸災樂禍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負面,它透露了美好表象偽裝的風險,以及人類如何自我慰藉、彼此團結,重新找到生存的勇氣。結合日常觀察和文化分析,從哲學、文學、心理、演化等角度,肯定了幸災樂禍背後是對公平正義的渴求,以及困頓中自我砥礪的本能,而在今日人人追求完美的時代,不失為一種紓壓與療癒的良方。

蒂芬妮‧史密斯文化史暨情緒史專家,著有《情緒之書》和《論畏縮》(On Flinching)。蒂芬妮於二○一四年被權威媒體英國廣播公司BBC選為「新世代思想家」,目前在倫敦瑪麗王后大學情緒歷史中心擔任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研究員,並任職英語與戲劇學院講師。她曾經從事劇場導演工作。 譯者簡介林金源專職譯者,嗜好文史,優遊於花鳥蟲魚的世界,譯作有《情緒之書》、《樹的智慧》、《一位昆蟲學家的草地探險》、《筆尖上的世界史》、《伊斯坦堡三城記》、《轉角遇見經濟學》、《不費力的力量》、《學習如何學習》等。賜教信箱:228arthurlin@gmail.com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