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921地動綻開的花蕊 : 走過20年,從新校園運動到建改社 改革是永遠的進行式

  • 點閱:17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從921廢墟中開創的「新校園運動」價值與思維走過20年,從新校園運動到建改社34位重量級建築師、學者、政府官員、媒體記者……關於校園、教育、建築、社造與體制最深入完整的再思考【建築改革社與新校園運動的起點】他們是建築界最有行動力的一群人,從建築、跨領域美學、教育議題、文化推廣,從地方到中央政策……關注的是最困難、最核心、最源頭的事,「為下一代年輕人」,是永遠不變的核心價值。921大地震後,教育與建築意外的交集,不只是校園重建,更是建改社社會參與的起步,二十年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改革仍是永遠的進行式。【為下一代年輕人,改革是永遠的進行式】九二一新校園運動的重建過程,凝聚出臺灣校園建築與教育轉折的新起點,這股積極尋求創新與突破的能量,創造出支援教學需要,以使用者學習為根本的核心價值,並持續在教育工作現場傳遞溫度與智慧,跟上全球最新的變局。PART1 在廢墟中綻放,「新校園運動」的偶然與必然 新校園運動開創的價值,不僅促使校園建築與環境外在形貌的改變,也是一種追求校園內溝通、對話,鼓勵創造和多元價值的轉變,成為全盤翻轉校園空間與教育內容之間,交互辯證新思維的歷史起點。--范巽綠/教育部政務次長PART2  改革是永遠的進行式,「新校園運動」的演化和挑戰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校園需要有所變與不變。不該變的如歷史資產,校園絕對比其他機構更有責任率先保存;該變的則應勇敢承擔與開放,譬如發揮更積極的社區功能。--曾旭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教授PART3不只是建築改革,更是社會參與請回到出發點!珍惜這整體社會力量賦予的時代意義和機會。人民的願望,城市的願景,到底是什麼?那些基本價值必須維繫?不再繼續資本開發的慣性思維!疏散解構,調養生機,以開放精神取代官僚治理。--趙力行/未完成建築工作室負責人Part 4建改精神的傳承陳邁先生不多言詞,但最常講的一句話:「不忍心看到年輕人經歷他同樣的苦。」陳先生引導後繼者把其一生的志業化作為行動,把建築人心繫在一起,影響力前無古人,但他鼓舞後繼要有來者!--徐岩奇/建築改革社社長

建築改革社緣起於921震災後教育部積極進行校園重建工作,由當時的次長范巽綠負責推動,受教育部的新校園理想感召熱烈參與。但面對僵化的法令及招標制度,熱情與能量很快的被非關設計的行政、採購因素磨耗殆盡。隨即自發性的成立了「新校園運動合作社」,研擬改革「建管」、「審議流程」、「招標制度」的方式;時任災後重建副執行長的林盛豐則從公部門施力協助。營建工程採「最有利標」方式,避免低價搶標即為我們當時的推動結果之一,開了類此採購方式的先河。921後,這群朋友雖然回到了各自的崗位,發現在我們的建築環境裡待改革的事情還有許多;包括執業環境的桎梏、公部門對專業者的藐視心態、建築師公會的運作,以及建築教育及考試制度的偏差作為等,我們都認為是建構美好的執業環境的總體目標下,必須改革的對象。有鑑於上述的認知,我們在921後經過多年的醞釀,於2006年成立了「建築改革社」,2007年向內政部正式登記。第一屆社長為陳邁先生。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