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已讀不悔 : 樊登精選,影響一生的書單與閱讀思考 = Reading is a lifetime thing

  • 點閱:29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傳統的書店賣書,轉型的書店賣生活,樊登賣他讀完一本書之後的觀點。書海無涯,人生只有一次,讀書理當避開雷區,本本切中要害。樊登精選19本影響力好書,讓你了解自己的心、認識未來,並且做好單屬於你的「人生規畫」,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獨立思考、不斷精進的終身學習者!★400萬人年付1800元,只為了聽他說書★中文知識付費平台「精神教父」樊登,關於讀書的首部力作★一本幫你擺脫思維束縛、克服知識焦慮、獲得內在提升的閱讀指南!買了書讀不完?翻開書就愛睏?樊登說,這是可以追溯到伊甸園時期的「慣性」原罪!原罪,難道是不治之症?樊登說,多讀書,還能救!誰是樊登?誰敢誓言「改變3億人的閱讀習慣」?他開創全中國第一個知識付費平台:樊登讀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了商業、心靈與家庭的認知與成長,成為中文知識付費領域的「精神教父」,帶領讀者突破思維的邊界。書該怎麼讀?如何借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本書分享樊登獨到的選書方法和閱讀訣竅,引領讀者面對人生的三道重大課題:認識自己、了解未來、精進生活。他不藏私地提出他的關鍵思考,幫助讀者改變固化思維,正面迎擊未來挑戰,成為擁有終極競爭力的強者。「我希望,我講的每一本書都能讓讀者生活變得更幸福、更快樂。」──樊登▎關於追求幸福,樊登說: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反面並不是不幸,而是麻木。▎關於修行正念,樊登說:每一樣東西都未必有一個自性,比如某種狀態一定叫做快樂,某種狀態一定叫做痛苦,是我們的分別心賦予了它們這樣的概念。▎談到人工智慧崛起,人類的生存之道,樊登說:要嘛成為一個擁有機器人的人,要嘛成為一個高手,不怕機器人的挑戰,當然,還有一條路,就是成為一根「廢柴」,等待著機器人救濟。▎面對無可避免的困難溝通,樊登說: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選擇做不做一件事,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面對這件事的態度。【各界好評】楊斯棓 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侯智薰 職場工作術講師、面試諮詢顧問張德芬 身心靈作家馬 東 著名主持人、愛奇藝前首席內容長尹建莉 教育學者──好評推薦!「米其林把餐廳用星等分級,我把好書也分成三種星等:一星表示跟同題材的書籍比,出類拔萃,二星是手邊有空檔時,可以安排閱讀,三星表示你該放下手邊任何事情,優先閱讀此書。相信我,這本樊登的大作,我標上三星。」──楊斯棓「在可自由運用時間越來越少的現在,「效率」是我非常願意投資的一項標的。從樊登的解讀中,我在讀過的書籍裡,重新看到了過去自己不曾發現的觀點,也認識了幾本我可能會感興趣,想事後買來好好閱讀的書。」──侯智薰

傳統的書店賣書,轉型的書店賣生活,樊登賣他讀完一本書之後的觀點。書海無涯,人生只有一次,讀書理當避開雷區,本本切中要害。樊登精選19本影響力好書,讓你了解自己的心、認識未來,並且做好單屬於你的「人生規畫」,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獨立思考、不斷精進的終身學習者!★400萬人年付1800元,只為了聽他說書★中文知識付費平台「精神教父」樊登,關於讀書的首部力作★一本幫你擺脫思維束縛、克服知識焦慮、獲得內在提升的閱讀指南!買了書讀不完?翻開書就愛睏?樊登說,這是可以追溯到伊甸園時期的「慣性」原罪!原罪,難道是不治之症?樊登說,多讀書,還能救!誰是樊登?誰敢誓言「改變3億人的閱讀習慣」?他開創全中國第一個知識付費平台:樊登讀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了商業、心靈與家庭的認知與成長,成為中文知識付費領域的「精神教父」,帶領讀者突破思維的邊界。書該怎麼讀?如何借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本書分享樊登獨到的選書方法和閱讀訣竅,引領讀者面對人生的三道重大課題:認識自己、了解未來、精進生活。他不藏私地提出他的關鍵思考,幫助讀者改變固化思維,正面迎擊未來挑戰,成為擁有終極競爭力的強者。「我希望,我講的每一本書都能讓讀者生活變得更幸福、更快樂。」──樊登▎關於追求幸福,樊登說: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反面並不是不幸,而是麻木。▎關於修行正念,樊登說:每一樣東西都未必有一個自性,比如某種狀態一定叫做快樂,某種狀態一定叫做痛苦,是我們的分別心賦予了它們這樣的概念。▎談到人工智慧崛起,人類的生存之道,樊登說:要嘛成為一個擁有機器人的人,要嘛成為一個高手,不怕機器人的挑戰,當然,還有一條路,就是成為一根「廢柴」,等待著機器人救濟。▎面對無可避免的困難溝通,樊登說: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選擇做不做一件事,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面對這件事的態度。【各界好評】楊斯棓 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侯智薰 職場工作術講師、面試諮詢顧問張德芬 身心靈作家馬 東 著名主持人、愛奇藝前首席內容長尹建莉 教育學者──好評推薦!「米其林把餐廳用星等分級,我把好書也分成三種星等:一星表示跟同題材的書籍比,出類拔萃,二星是手邊有空檔時,可以安排閱讀,三星表示你該放下手邊任何事情,優先閱讀此書。相信我,這本樊登的大作,我標上三星。」──楊斯棓「在可自由運用時間越來越少的現在,「效率」是我非常願意投資的一項標的。從樊登的解讀中,我在讀過的書籍裡,重新看到了過去自己不曾發現的觀點,也認識了幾本我可能會感興趣,想事後買來好好閱讀的書。」──侯智薰 樊登 「樊登讀書」創始人,IBM領導力認證高級講師、北京交通大學應用傳播研究所所長,具備橫跨傳媒界、學術界和培訓界的資深背景。 2013年成立的「樊登讀書」,是知識付費時代的先行者,透過App為大家每年講50本好書,目前累積超過400萬名付費會員、1000萬名總會員,成為互聯網時代指數級成長的指標性組織! 他以身踐行,精通歷史、哲學、文學經典,又精讀商業理論、管理學、心理學的新知,可說是一個「行走的百科全書」。在四年的時間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了商業、家庭與心靈的認知與成長,收聽人次高達4億! 著有《可複製的領導力:300 萬付費會員推崇,樊登的九堂商業課》《已讀不悔:樊登精選,影響一生的書單與閱讀思考》等書。 【序】推薦序讓孤讀者再也不孤獨楊斯棓(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樊登這個超級IP近來非常火紅,與古典、萬維鋼、羅振宇等人在知識付費領域中齊名。樊登讀書會App會員數三年前已達百萬人,二○一八年突破一千萬人。它的快速成長不是靠免費,年費要價人民幣三百八十八元,折合台幣約一千八百元,有超過四百萬人是付費會員。有人質疑有點貴,買了之後能幹嘛?說貴嘛,其實不過一張新竹到左營的高鐵商務車票。許多朋友人前分析得頭頭是道,人後只能當股市飼料,那些損失,只怕是千張萬張車票。能幹嘛?一年內可以得到每週一本書的最新「樊登解讀版」,以及解鎖過去已經解讀完畢的數百本。傳統書店賣書,轉型的書店賣生活,樊登賣他讀完一本書之後的觀點。其實不服氣的某甲某乙,往往是因為「某某觀點」沒人捧場,更別說買單。而人人爭捧「樊登觀點」,樊登既圈粉又賺錢,讓許多人豔羨。•樊登到底在紅什麼?有人質疑書自己看就好,何必要另一個人領讀?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過去一週、一個月、一年,分別看了幾本書,做了幾份書摘?如果你有一份正職,一年還能整理五十份書摘,我想你不需要倚賴樊登讀書會了,你簡直比他還勤快。但你的答案如果是屈指可數,我覺得在終身學習這條路上有個老司機,對你會有幫助。試想一下,如果你有幾個很信任的好朋友,你希不希望他們不藏私地跟你分享最近的閱讀心得,然後也分享他們讀完書後產生的任何想法?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這樣:「沒有,最近太忙沒時間看書。」「還沒看完,看完再一起跟你分享。」或許他們沒說謊,或許他們不確定自己的整理歸納是不是好到值得分享。也有可能他們最喜歡的領域跟你最喜歡的部分零交集,譬如他們最喜歡聊財報分析,你獨鍾廚藝,他們拆解財報時異常熱情,講得口沫橫飛,對你來說還不足以提起吃一個稻荷壽司的興趣。樊登的出現,剛好填補了這個需求。好書太多,愛書人無法貪婪地啃完所有想染指的好書,有個識途老馬專職看書,看到好書,他講解好在哪、妙在哪、又觸動多少心湖漣漪,你會不會買單滿足好奇?用餐廳來打比方就更簡單了。好餐廳太多,饕客如邱永漢、楊怡祥一生也無法吃遍所有好餐廳,但如果有米其林出現,你付錢,他賣指南讓你專攻三星美食,藉由他的篩選跟建議,你省下大把搜索盲探時間,試問你買不買單?而樊登做的,比我類比的米其林指南還多些。米其林告訴你星等,樊登還把每一道菜的精華都分一些給你嘗。•第一名說書人建立的知識堡壘 其實不只是觀點,樊登的實力遠遠不只如此。全中國目前有超過兩百間樊登書店,不知者以為他只賣虛擬世界的視頻、音頻,在實體世界,他的角色還幫眾出版社賣書,魚水互幫。許多書店是樊登讀書會裡的鐵粉開的,書店的功能,除了販售實體書籍,也是書友跟社區的精神堡壘,長此以往,「樊黑」就更不能用書商一詞黑樊登,他做的或許更像社區總體營造。從他的網站(www.dushu.io)不難嗅出樊登對「讀書」一詞充滿企圖心,他直言樊登讀書會的使命就是要幫助三億中國人養成讀書習慣。很多人豔羨樊登這些大腕說書人有話語權。話語權不是比誰會撂狠話,它很難一夕被搶奪,往往是經年累月由姥石般堆築起來的城牆,城牆後方的堡主,羽扇綸巾月旦臧否,每說了一道精彩,城牆就益形堅固。•人生三道重大課題 《已讀不悔》分三大部分,分別是在引領讀者認識自己、了解未來、精進生活,這就是我們人生三道重大課題。【好好與自己談心】的篇章內,樊登提醒,「拿到文憑之後不讀書了也是慣性的安排」「有太多人拿了很好的文憑,卻無法應付簡單的家庭生活」。信然,我們花許多力氣追逐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很多人追到了卻不快樂,無法感受幸福,為什麼?這個篇章有解。【迎頭趕上未來】的段落裡,樊登舉了幾本書的精實內容,讓我們更了解科技的未來應用。他不是盲目的未來教徒,他擔心在未來,不公義可能會因科技放大,因為人可能看到孕婦而讓出停車位,而機器和人工智慧是看到停車位就迅速停好車。在這裡,我讀出了他的憂心跟慈悲。【量身打造的人生企畫】的內容中,樊登談了人有別於動物是因為有想像力,因此逐步改變世界,精進生活。他談創新那段特別精彩,他提醒讀友們:「最好的企業家,不是那些追逐最大風險的人;最好的企業家,是努力將風險降到最低的人。」這跟知名講師謝文憲的「攀岩哲學」―三點不動,一點動,一次只動一個部位,等穩住重心後,再移動下一步,可說是完全契合。•值得專程拜讀的大作 米其林把餐廳用星等分級,一星餐廳表示在同類中出眾;二星代表值得繞道前往;三星最高,代表值得專程造訪。我把好書也分成三種星等,一星表示跟同題材的書籍比,出類拔萃,二星是手邊有空檔時,可以安排閱讀,三星表示你該放下手邊任何事情,優先閱讀此書。相信我,這本樊登的大作,我標上三星。推薦序發起一個讀書計畫的革命侯智薰(職場工作術講師、面試諮詢顧問)如果你常常訂下讀書計畫,但最後卻難以實踐―無論是讀不到當初訂下的數量,還是閱讀後覺得收穫不如當初預期,那麼樊登的《已讀不悔》會是你的行動入門書。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說,這是一本「書的摘要心得合集」,作者選了十九本書,介紹其內容。但它並不是單純的簡介,樊登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深刻「解讀」了這些書,所以你更能從這些解讀中,找到自己可能會更偏好哪些書,找到成本最低的閱讀入口。這時你可能會問:「這種『說書解讀』的方式好不好?」其實很見仁見智,但對於我來說,在可自由運用時間越來越少的現在,「效率」是我非常願意投資的一項標的。從樊登的解讀中,我在讀過的書籍裡,重新看到了過去自己不曾發現的觀點,也認識了幾本我可能會感興趣,想事後買來好好閱讀的書。對於「說書解讀」這類內容的閱讀方式,我個人的建議是,抱著「疑問」的心態去閱讀,而不是「批評」,多問「為什麼」,而非「憑什麼」。例如樊登在書中提到:「有的人讀完一本書(甚至還沒讀),就把這本書批評得一無是處,這並不是一種好的心態。」這部分我很認同,畢竟在花費差不多的閱讀時間後,我們自己從一本書獲得多少收穫,比得出「作者寫得很爛」這個結論更重要。我曾聽過有人這樣形容「浮躁」:「浮躁是失去了對於時間的正常感知能力。」很類似本書一開始提及的「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浮躁,隨意點評屢見不鮮,我們的情緒也很容易受其影響、波動,而很難好好去感受幸福、挖掘優點,以及修練那些對自己有收穫、能提升思維的部分。讀書之後的評論也是一樣,應該要學習作者與書籍的長處,而非挑剔其短處。若能這樣讀書,我們的收穫與幸福感一定會有顯著上升。樊登正是在這一部分,做出了很好的體現。是他的開放和學習心態,或者說是他讀過相當數量的書籍,能看見一本書背後那些很少被看見的洞察點。原來閱讀不只是讓我們言之有物,還能在這浮躁的時代中,求得一絲平靜。這本書雖然分量不小,但比起閱讀其中的十九本書來說,已經是特別輕薄短小且實用了。如果絕大部分的書籍你已經閱讀過,這會是個很好的重新檢視;如果有大部分的書籍你還沒看過,那本書一定會是個讓你能有效挑選評估的參考書籍。所以,不要小看了這樣一本「讀書心得的合集」,如果你願意跟著樊登一起思考,閱讀這本書帶給你的東西並不會少。或許,它還能帶著你,開始實踐那些過去一直想完成,卻無力完成的讀書計畫。自序好奇心不死,讀書不止《聖經》裡,亞當和夏娃受了蛇的教唆,要吃智慧果。這個時候,人類的命運其實是有轉機的,那個轉機就是他倆去跟上帝商量一下,問上帝究竟該不該吃。因為上帝對他們很不錯,而且上帝經常在伊甸園裡散步,很容易就能碰上,跟上帝商量這事一點也不難。可這倆孩子為啥就不問呢?各位不要以為這是無聊的猜想,這裡面隱含著對人類原罪的認識,因為這是人類犯下的第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在其後不斷地重新上演。這個錯誤就叫作懶惰。懶惰是原罪?沒錯!懶惰的背後是恐懼―對未知的深深恐懼。甚至連問一問上帝,哪怕被拒絕也沒什麼損失的情況下,人類依然會恐懼於面對這個結果。沿著這條懶惰的動線看下來,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活得那麼按部就班了嗎?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碩士、博士,然後停止學習!大部分人學習只是為了拿到按部就班的成果,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懶得去想。因此,我們人生中最需要克服的阻力就是慣性!我在講書時最常用的例子是塞車,明明知道塞車的時候生氣是無濟於事的,我們還是想也不想地就生氣,暴躁地按喇叭。為什麼?慣性!慣性就是不用動腦子,按照大部分人、大部分場景的內容設定,塞車「應該」暴躁。不要覺得好笑,我們每個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慣性設定的程式當中。上學的時候,讀書是慣性的安排;拿到文憑後不讀書了,也是慣性的安排。只有極少部分人願意停下來想想:為什麼一定要遵從慣性的安排?我可不可以不這麼懶惰和恐懼?這些人就叫作智者。佛陀要挑戰的是生老病死的慣性輪迴,他思考、苦修、證悟、成佛;孔子挑戰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他周遊列國,承上啟下;莊子要擺脫功名利祿的慣性誘惑,齊物、逍遙、超然世外⋯⋯亞里斯多德對宇宙的解釋和界定統治了西方世界兩千年,牛頓突然覺得不對勁,他的思考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宇宙;當人們說出「我們不需要上帝,有牛頓就夠了」的時候,愛因斯坦又用相對論重新設計了宇宙的樣子⋯⋯我是不是說得太遠了?很多人說:「我只是凡夫俗子,也並不認為自己可以成為牛頓、愛因斯坦,能不能別跟我扯這些有的沒的?」(老實講,聽到這樣的話我就心痛。)孩子,你為什麼甘願做一個普通人?明知道生活中有特別多的痛苦,還假裝樂觀地奮鬥。是誰阻止了你每天超凡入聖的可能性?仔細想想,其實,除了我們為自己設定的慣性柵欄之外,再沒有別的什麼東西了!這就是佛教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因,你一旦開始思考慣性這件事,這道柵欄就開始消失了。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讀書、思考、實踐了。你未必要成為影響全世界的偉人,但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能夠純然成為一個生活中的藝術家和過日子的高手,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至於知名度?那只是另一種慣性。學校為我們設定了什麼是該學的,什麼是不該學的,哪些是要下功夫的,哪些是看看就行的。但只要你問一句「為什麼」,這些設定就會土崩瓦解。有太多人拿了很好的文憑,卻無法應付簡單的家庭生活;有太多人考試很厲害,但做人庸俗淺薄;還有人賺到了很多錢,卻說自己毫無價值,不想活了⋯⋯簡單來說,按照別人安排的知識結構生活,你是永遠無法得到幸福的。能不能拿出一點力量,想一想自己想要什麼?你去圖書館看看、到網上搜一搜、在樊登讀書會裡找一找、找高人請教請教,你的知識結構需要你自己設計和打造。在這一點上,我和伊隆.馬斯克的意見一致―不懂就去學。如果你還有一點自信的話,學習不丟人,不學還自以為是才丟人。我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不幸福,想知道怎樣才能幸福。這個問題可能比研究地心引力還要複雜。但我沒有苦苦思索到想死的地步,我選擇了讀書。幸運的是,有本書就叫作《更快樂》,作者是哈佛大學的塔爾.班夏哈教授,他在書裡告訴我:「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多麼醍醐灌頂的一句話!我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幸福的能力就像肌肉一樣,是可以鍛鍊的。這本薄薄的小書讓我幸福了很多,沒有考試,也不計學分,甚至也不是為了辦讀書會,但這本書帶給我的幸福感受是實實在在而且伴隨終身的。後來,我有了孩子。在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就把能找到、講家庭教育的書都買來看了一遍。對我(其實是對我兒子嘟嘟)影響最大的書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和《培養會思考的小孩》。那時,我在IBM講授領導力的課程,我發現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管理團隊領導力的方法竟然一模一樣!核心都是尊重和信任,方法都是溝通、傾聽、反映情感、授權、激勵、輔導、反饋⋯⋯我從當上爸爸的第一天起就成了全家的教育專家,就連孩子不肯睡覺我都有辦法搞定。這不是我天生就適合當爸爸,而是因為我相信學習可以解決無助的問題。有很多人在家裡喜歡發脾氣,無論對孩子、配偶,還是長輩。發脾氣就是懶惰的表現,以為發脾氣可以走捷徑,而且也懶得去學習更有效的方法。看看,這不是又回到原罪了?我真慶幸讀過《論語》,而且對孔子的觀點深信不疑,他說:「不如學。」發脾氣、生悶氣、喝悶酒、找個紅顏知己、離家出走、依靠詩和遠方,這些奇怪的方法都是繞個彎的懶惰。認認真真地讀書、學習,用學到的知識改變自己、改變社會,壓根不需要那麼多空洞的口號和心靈雞湯。所以,我後來讀了不少能賺錢的書,比如《瘋潮行銷》《百大CEO都上過的哈佛領導課,你怎麼能不學?》《指數型組織》⋯⋯還讀了不少讓我成為半個生活專家的書,比如《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媽媽的公主病》《10天內,孩子不再是小霸王!》⋯⋯還有一些書可以讓我冒充半小時的國學專家,比如《王陽明哲學》《僧侶與哲學家》《孟子》《魏晉風華》⋯⋯後來,我辦了「樊登讀書會」,成了能用讀書賺很多錢的讀書人。讀書到什麼時候為止呢?那得取決於你對生活什麼時候失去好奇心。好奇心不死,讀書不止。 推薦序|讓孤讀者再也不孤獨  楊斯棓推薦序|發起一個讀書計畫的革命  侯智薰自 序|好奇心不死,讀書不止第一部 好好與自己談心關於認識自己的廢話01 事關幸福的積極心理學02 生命只在念念分明的此刻03 請記住,你並不孤獨04 別想操弄我的情緒05 與焦慮握手言和06 情緒創傷的急救處方07 重塑精神世界08 科學的壓力處理法第二部 迎頭趕上未來面對未來的正確姿勢09 從人類如何勝出,到人類的未來命運10 我們不雇用人類11 指數型組織養成守則12 互利共榮的未來商業模式13 翻轉教育是刻不容緩的學習革命第三部 量身打造的人生企畫與自己和解,直達精進14 離經叛道,有勇有謀15 正確的思考方法比答案更重要16 少即是多,找到你的小確幸17 女力時代往前坐18 不需動用意志力的戒菸法門19 力挽狂瀾的非暴力溝通後記|如何發掘一本好書?附錄|影響一生的書單與閱讀 【書摘】第三部 量身打造的人生企畫▍與自己和解,直達精進人的大腦是一層一層發展出來的,你可以想像成3D列印。最底下一層叫作爬蟲腦,它只負責讓你活下去。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就是爬蟲的狀態:吃、睡、生長。中間的那層叫哺乳動物腦,在邊緣系統。它負責讓你安全,所以我們對危險特別敏感,只要有風吹草動,就分泌腎上腺素,讓我們進入備戰狀態:要嘛戰鬥,要嘛逃跑。最偉大的是第三層──前庭部分,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這個部分發展出了需要、協作、想像力。人們用這部分改造了世界和自己。因為有這三層腦,所以你有三個等級的追求安全感的表現。在你還能思考的時候,會尋求社群的幫助、呼救、找人、想辦法。當你覺得危險就在眼前的時候,會分泌腎上腺素,選擇戰鬥或者逃跑。當發現反抗無效時,比如面對一個持槍歹徒,你的爬蟲腦會保護你,讓你呆住,心率降低,精神恍惚,失去思考能力。別小看這個,這會讓你把傷痛降到最低,彷彿受傷害的並不是你一樣。這叫人格解離。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傷痛(如果你非說自己沒有,那可能是潛意識讓你忘記了,這樣更麻煩),在處理這些傷痛時,我們體內會形成至少三種角色:放逐者、消防員和管理者。放逐者是那個當年受傷的孩子,他總是讓你想起危險和羞愧,所以你放逐他。但他經常會回來、出現,再次讓你體驗痛苦。消防員的任務是讓你立刻好受些。要嘛發脾氣、摔東西,要嘛暴飲暴食、看電視、吃洋芋片。管理者約束自己,不讓那個放逐的孩子出現。所以,你自律、精進,並對自己不斷挑剔。你有沒有覺得有時候你批評自己的樣子像極了你的父母?因為你不允許自己再受到傷害,所以你提前約束自己。很多人所理解的精進,就是不斷地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在書桌上刻「早」字,在網上打卡學習。我看到很多社群整天教人要自律、要學習,不學習就越來越焦慮什麼的,我揣測:這大概就是為了要大家訂閱按讚吧。好的教育或者知識產品不是利用人們的焦慮,而是帶來啟迪、開闊視野。越是讓你體內的管理者強大,你的人生可能越痛苦,因為那個內在的放逐者永遠都不能被接受了。要知道,無論是放逐者、消防員還是管理者,他們所做的事都是為了讓你安全地活下去。一味地自責和約束,只會讓心理失衡更嚴重。大家有沒有發現,經常有新聞說某某逃犯幾十年後成為企業家、作家、網紅?這些經歷過嚴重壓力反應的人往往可以發展成特別強大的管理者,做事專注、有韌性。所以,他們真的容易做出一番事業來。但他們內心的焦慮和恐慌,聽到警笛就渾身出汗的生理反應,和妻子、家人緊張的人際關係,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所以,被抓後的他們的標準台詞一定是:如釋重負。佛家講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我想這裡的「精進」應該是以智慧和慈悲為前提。這就是智悲雙運。缺乏智慧,你就不會了解自己;缺乏慈悲,你就不會接納自己。缺乏智慧,你就不會了解眾生;缺乏慈悲,你就不會接納眾生。所以,在我們風風火火地開始追求精進之前,先從最基本的心理學知識開始了解自己,對自己好一點。讓那個放逐的孩子感受到來自今天這個自己的關愛和保護。精進絕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就像用毅力永遠無法戒菸的道理一樣,了解和接納才是讓自己發生改變的根本途徑。一個和自己和解的人,是不需要強迫就能夠不斷精進的人。 ▍離經叛道,有勇有謀過去,我們認為創新者應該很果斷,創新就應該義無反顧、下定決心,比如辭掉正職,只做自己,但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亞當.格蘭特認為並非如此。他提出偉大的創新者都有拖延的習慣(當然,如果你不是一個偉大的創新者,你最好還是要戰勝你的拖延症),而且創新者是會「腳踏兩條船」的人:一邊做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一邊在摸索著創新。事實上,他的著作《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徹底顛覆了我們對創新者的認知和看法。首先,我們要識別什麼是好的創新,什麼樣的創新真正有效。然後,學會讓創新的想法獲得支持,並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把這個創新推向市場。接下來,還要選擇盟友,大家一塊兒去把這個創新的點子做得更強大。最終,他探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究竟怎樣才能夠培養出挑戰過時傳統、打破現狀的「開創者」?為什麼有的孩子容易去做創新的事,而有的孩子則不會?甚至同胞兄弟之間,也有不同,有的老大墨守成規,年紀小的人卻容易去做一些創新的事。這跟我們的教育方式,以及他們在家庭中的排行,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創新者的兩面性 許多具有創新精神的顛覆者,並不是天生就願意顛覆。他們也會猶豫不決,他們的性格中有很多慎重的成分,然而最終還是做了顛覆整個世界的事情。 格蘭特在書中寫到他如何看待「創新需要承擔極端風險」這一觀點。二○○八年一個涼爽的秋夜,四名華頓商學院的學生決定做一項顛覆性的事業:在網路上賣眼鏡。不斷有人告訴他們:「如果這是個好主意,一定早就有人做了。」但是二○一五年,美國商業雜誌《快速企業》(Fast Company)發布了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榜單,眼鏡公司沃比帕克不僅光榮上榜,還位居第一,而在此之前,名列前茅的分別是創造性巨頭公司―Google、Nike和蘋果公司。這些大企業都有超過五萬名員工,而還在初創期的沃比帕克卻僅有五百名員工。在五年的時間內,這四個好友創建了世界上最傑出的時尚品牌之一,並給窮人捐贈了超過一百萬副眼鏡,公司年收入達一億美元,估值超過十億美元。回溯到二○○九年,沃比帕克的創始人之一尼爾.布魯蒙索曾向他最崇拜的格蘭特教授推銷過自己的公司,但他沒有投資。格蘭特日後說這是他所做過最糟糕的決定。當年格蘭特告訴布魯蒙索,如果他們真的對沃比帕克充滿信心,就應該退學,投入全部精力去創辦這個公司。布魯蒙索說:「我們想給自己留條後路。我們不確定沃比帕克是否是一個好的想法,也不清楚它是否會成功,所以利用學期間的業餘時間做這項工作。在創業前,我們四個就是朋友,我們承諾相互間公平對待比成功更重要。但這個暑假,傑夫獲得了獎學金,從而可以全職投入這項事業。」那其他三名創始人都在做什麼呢?布魯蒙索坦言:「我們都要去實習。我在顧問公司,安迪在風險投資公司,戴夫在醫療保健行業。」 亞當.格蘭特在對他們徹底放棄之前,想起這些孩子快畢業了,這意味著他們最終有時間可以全身心投入。 布魯蒙索卻說:「我們已留好後路。為防止公司不成功,我已經在畢業後接受了一份全職工作。傑夫也一樣。為確保能夠有選擇,戴夫在暑假得到了兩份不同的實習工作,他正在和他之前的僱主談論再次歸隊的事情。」 他們四個都沒有離開正職,都沒有把背包扔過牆。 他們卻成功了。 很多人創業,得到的建議都是先辭職,然後專注於自己的事業。事實上,很多慘痛的創業經歷,就是因為這個人什麼都沒有了,只能孤注一擲,最後甚至會落得血本無歸。 我做樊登讀書會也是如此。樊登讀書會雖然算不上特別大的顛覆性創新,但是在這個領域內真的是一個小小的引領者──我們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我並不是一想要做讀書會就立即辭職來做的。草創初期,我先在另一個領域得到了足夠安定的生活、環境和收入,才能夠用新的方式放手一搏。等到讀書會發展到有上萬名會員的時候,我才決定從大學辭職,專心做讀書會。為什麼這種猶猶豫豫、腳踏兩條船的人,反倒更可能做出顛覆性的創新?原因是當你在一個領域內保持安全,在另一個領域裡才能做顛覆性創新。半世紀之前,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克萊德.庫姆斯提出,成功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套用「投資組合」思維,平衡各項風險。當在一個領域鋌而走險時,會藉由在其他領域謹慎行事來降低整體風險。當一個創業者把身家性命全放在一家新公司的時候,他就不會做大風險的嘗試,不會做顛覆性創新,只會看別人怎麼做,他就怎麼做。當他覺得安全,才願意創新,哪怕失敗了,他覺得自己還能回去接著幹。除了這個推理之外,還有一個研究數據顯示:相比那些辭去正職的創業家,保留正職的創業家,失敗機率比起前者要低百分之三十三。換言之,就是成功率要高三分之一。最好的企業家,不是那些追逐最大風險的人。最好的企業家,是努力將風險降到最低的──不要小看這個「腳踏兩條船」的行為。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